中国古老月季演化历程
月季、玫瑰和蔷薇,西方国家多用Roses统称,常被译为“玫瑰”。在中国这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植物分类学意义上来说,月季花(Rosachinensis)、香水月季(Rosaodorata)、玫瑰(Rosarugosa)、蔷薇(Rosasp)等是指蔷薇属(Rosa)150余种植物中的不同种。但是,我们现在见到的月季,绝大多数是1867年之后利用中国的月季花、法国的玫瑰以及其他国家的蔷薇,经反复杂交以后育成的可以四季开花的一个观赏类群,国际上称之为现代月季(ModernRose)。而1867年以前的月季则谓之古老月季。月季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其悠久的栽培历史,最早可以考证到距今2000余年前的汉武帝时代,那时的宫苑里已遍栽来自四川、广东等地多种不同的蔷薇。自此,经历代园丁的点化,距今1000多年前,就选育出了具有与现代月季观赏性状几乎一致的灌木状四季开花的月季。
中国是世界蔷薇属植物分布的中心。我国辽宁省抚顺地区出土的始新纪蔷薇叶化石,距今已有4000万年之久,与北美发现的五小叶羽蔷薇化石齐名。1940年于中国山东山旺古植物区发现的两种蔷薇叶化石,被著名古植物学家胡先骕先生命名为山旺蔷薇(RosaShanwangensis),也有2000万年的历史了,其叶片特征与现在的小果蔷薇老叶(Rosacymosa)相似。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养花植草的习俗。在浙江余姚县的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中,挖掘出7000年前的一块刻有盆栽植物纹样的陶块。江苏省太湖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也出土了3500年前的绘有彩色精美五瓣花纹的扁体陶盆和小口彩陶罐。3000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出现“园”、“圃”、“囿”等字样。“园”为栽植果树和观赏植物,“圃”为种植蔬菜瓜类,“囿”则为早期之园林。
中国古老月季的起源与演化
中国月季的起源和演化,是一个伴随着中国历史上众多朝代的更迭而不断延续的漫长过程。要理清其脉络,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国古代诗词与著述、中国古代陶瓷与工艺品等线索来探寻,可以得到文字记述和图像特征的交叉印证。
古代花鸟画中的中国月季中国绘画艺术趋向成熟是在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以写实为主的花鸟画成为专门画科。五代时期,花鸟画家名家辈出,以黄荃为代表的写实画家,真实地再现了花姿鸟态的自然美。两宋时期,花鸟画艺术达到巅峰,或写实,或寓兴,或写意,工细与奔放相结合,连徽宗皇帝赵佶(公元1082-1135年)也成了丹青富丽华贵的珍禽花卉的名家。其中,赵昌、崔白、马远等均留下了古代大花重瓣月季的真容。
元代(公元1279年)是第一个又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王朝。众多文人因仕途受挫而借画抒意,以梅、兰、竹、菊等独特的形态特征喻君子的刚直不阿、孤傲清高、坚贞不屈的品德,故这一时期的花鸟画中已少见月季佳作。大明(公元1368-1644年)一统天下以后,仇英、吕纪等花鸟画家笔下,又勾勒出多种栩栩如生的大花月季。明末清初(公元1636年),文人画已占上风,摹古和创新两种画风并行发展。其时,入驻宫廷并深得康熙皇帝宠爱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以极强的写生功力画出了不少庭院古老月季品种。
查证现有资料可以发现,早在公元300年前,新疆若羌县米兰第3号遗址的古墓壁画中就出现了红色重瓣蔷薇状花朵。而晚唐(公元618-907年)绢画《引路菩萨图》中的月季,几乎与现代月季直立、大花、高芯翘角等性状一模一样,令人叹为观止。此后,涌现出描绘重瓣刺梅、野蔷薇等作品,说明唐宋已有庭院栽培的大花重瓣月季品种,时间应在公元1061年以前。
古代书籍中的月季中国古代农书繁若星辰。由于历史上数次焚书事件的出现,加之战乱频繁和年代久远,出现了某些断层。如著于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的花木专著《魏王花木志》现已失传。但中国月季的演化仍可以从古代诗词著述等文献找到蛛丝马迹。
中国的唐诗宋词举世闻名。唐代诗人贾岛的“破却千家作一池,不载桃李种蔷薇”;徐寅的“芳菲(芳菲即玫瑰)移自越王台(越王台即广东越秀山),最似蔷薇好并栽。浓艳尽怜胜彩绘,嘉名谁赠作玫瑰”等,说明早在唐代已能区分蔷薇、玫瑰和木香。
而在北宋诗词中,既有蔷薇、玫瑰、荼蘼等种类,又有‘月月红’等稀世珍品。宋代诗人杨万里写道:“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画家兼诗人宋祁以《月季花》为题写道:“何以此花荣艳足,四时长放深浅红”,更为直接地描述了月季花开不断、四季吐艳的重复开花特性。荼蘼即香水月季,据《四川志》记载:“成都县出荼蘼话,有三种,曰白玉碗,曰炉银,曰云南红,色香俱美。”这就是说,早在北宋时期,香水月季已有白色、银粉色、和红色3个品种。
关于蔷薇属植物的记述和分类,所涉书籍尚多。中唐时期(公元834年)的宰相李德裕首开植物异地引种记录,在其私家园林中引进了70余种奇花异木,其中就有会稽的百叶蔷薇,并收录在《平泉山居记》一书中。成书于公元1082年的《洛阳花木记》,作者周师厚记述了刺花类37个种和品种,有地品种个种和品种,有的品种如‘宝相’等,至今尚存民间。宋祁的《益部方物略记》(公元1057年,北宋),详述月季花为“花亘四时,月一披秀,寒暑不改,似固常守。”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写到苏州、杭州一带以遍植月季花。与他同时代的迂叟则著有《月季新谱》,所列月季名品41个,其中极品4个。明朝的著述更多,像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有月季花“处处人家多栽插之……,千叶厚瓣,逐月开放,不结籽也”的叙述。王象晋的《群芳谱》(公元1621年)把蔷薇属植物分成蔷薇、玫瑰、刺蘼、木香、月季花类,种和品种有20多个。而在米棣的《救荒本草》中(公元1640年),已把金樱子(Rosalaevigata)分成舒州、宜州和泉州三大种源,真是了不起的创举。到了清代(1636年),已有月季专著现世。如《月季花谱》中写道:“吴下月季栽培之盛,超越古今,种数之多,色相之富,足与菊花并驾齐驱。”而在疑为清光绪王宗淦所著《月季谱》中,列举月季品种52个,并对多数品种的性状作了描述,这对考证古代月季品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隋唐时期即有中国梅花等观赏植物流入。据证,中国月季于日本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传入东瀛,取名“庚申月季”,意即隔月开花的月季。此外,成书于镰仓时代用中文写成的《明月记》(作者为藤原定冢)中,也提到了“长春花”和“蔷薇”。其实,“庚申月季”也好,“长春花”也罢,从日本古代绘画《春日权现绘卷》中植物的形态特征来看,当为月季花无疑。 :)谢谢分享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