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菊
植物别名:八月菊、蓝菊、江西腊 胶东地区亦别名“jiangcila [谐音:江次腊] ”拉 丁 名:Callistephus chinensis科 名:菊科
属 名:翠菊属
翠菊为菊科、翠菊属植物。亦称一年生紫菀(annual aster)。 菊科(Asteraceae)草本植物,学名为Callistephus chinensis。许多栽培品种久已为庭园观赏花卉。中国的乡土种高75公分(2.5呎),花白色至紫堇色,中心部分的盘花黄色。栽培品种高20公分∼1公尺(8吋∼3呎),头状花序宽达12公分(约5吋),通常完全由花瓣状的舌状花所组成,白、淡黄、粉红、淡红、淡蓝、紫或紫堇色。翠菊花色鲜艳,花型多样,开花丰盛,花期颇长,是国内外园艺界非常重视的观赏植物。国际上将矮生种用于盆栽、花坛观赏,高秆种用作切花观赏。翠菊在我国主要用于盆栽和庭园观赏较多。现已成为重要的盆栽花卉之一。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被白色硬毛。株高20一100cm,叶互生,卵形至椭圆形,具有粗钝锯齿,长3—6厘米,宽1.5—3厘米,上部叶无叶柄,叶两面疏生短毛。及全株疏生短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花径3一15cm,总苞具多层苞片,外层革质、内层膜质,倒披针形,长1—2厘米,花盘边缘为舌状花,原种舌状花1~2 轮,栽培品种的舌状花多轮。有很多栽培变种,花色有白、粉、红、紫、黄、蓝等色,深浅不一。 瘦果呈楔形,浅褐色,长3-4毫米,被柔毛;冠毛2层,外层短,易脱落。9一10月成熟,种子寿命2年。秋播花期为第二年5-6月,春播花期7~10 月。单株盛花期约10天。 按株型可分大型、中型、矮型。大型株高50~80厘米;中型株高35~45厘米;矮型株高20~35厘米。按花型可分彗星型、驼羽型、管瓣型、松针型、菊花型等。宜布置花坛、花镜及作切花用。耐寒性弱,也不喜酷热,通风而阳光充足时生长旺盛。为浅根性植物。喜肥沃湿润和排水良好的壤土、砂壤土。积水时易烂根死亡。夏秋开花。是国内外园艺界非常重视的观赏植物。国际上将矮生种用于盆栽、花坛观赏,高秆种用作切花观赏。翠菊在我国主要用于盆栽和庭园观赏较多。现已成为重要的盆栽花卉之一。 翠菊原产我国北部,1728年传入法国,紧接着1731年被英国引种,以后世界各国相继引入,经过杂交选育,新品种不断上市。至今,英国的汤普森·摩根公司,以色列的丹齐杰花卉公司,荷兰的菲德斯公司等都从事翠菊的育种和生产,选育了许多新品种,使中国的翠菊成为欧洲花卉市场的重要草花之一。在亚洲,日本的坂田(Sakata)种子公司也培育出不少翠菊好品种,使翠菊在日本草花中占有一定份额。 我国翠菊的栽培历史悠久,到明清时代,我国已培育出不少翠菊优良品种。但生产规模不大,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从欧洲引入翠菊的改良品种。特别到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翠菊的新品种在中国市场上不断出现。至今,翠菊的花色更丰富,盆花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国内分部:产于我国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云南以及四川省等。生长于山坡撩荒地、山坡草丛、水边或疏林阴处。海拔30—2700米。生长习性:原产中国东北、华北以及四川、云南各地。生长于山坡撩荒地、山坡草丛、水边或疏林阴处。海拔30—2700米。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怕高温多湿和通风不良。翠菊的生长适温为15~25℃,冬季温度不低于3℃。若0℃以下茎叶易受冻害。相反,夏季温度超过30℃,开花延迟或开花不良。翠菊为长日照植物,对日照反应比较敏感,在每天15小时长日照条件下,保持植株矮生,开花可提早。若短日照处理,植株长高,开花椎迟。为浅根性植物,干燥季节注意水分供给。植株健壮,不择土壤,但具有喜肥性,在肥沃沙质土壤申生长较佳。喜阳光、喜湿润、不耐涝,高温高湿易受病虫危害。耐热力、耐寒力均较差。高型品种适应性较强,随处可栽,中矮型品种适应性较差,要精细管理。忌连作,需隔 3一4年栽植一次。盆栽宜每年换新土一次。
记得曾经见过一种菊,开的花跟我的头一般大,先生还特意拍了张照留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