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leng 发表于 2009-11-6 10:23:09

浅论牡丹与芍药的花文化及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在介绍牡丹和芍药花文化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两者在古典园林中和现代景观园林中的应用形式:既可用作专类园,又可用作花台、花带、花境,还可以作切花。牡丹和芍药的应用历史悠久、应用形式众多,在现代园林中应该大力提倡诸如牡丹芍药之类的传统花卉的应用,不断创新其应用形式,这样才能形成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感的现代园林植物景观。
关键词:园林植物;牡丹;芍药;花文化;园林应用
The flowers are from the heaven,so they are allowed to be appreciated only—— Discussion about the flower’s culture and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garden of tree peony and herbaceous peony.LIU Ying, XU Feng, NIU Ze-huiAbstract: The cultur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ree peony and herbaceous peony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ree peony and herbaceous peonyare used both in classical garden and in modern garden for landscape, such as special plant garden, flower bed and flower belt, and they are also used as cut flower. With long history and multi-forms in landscape, tree peony and herbaceous peony should be advocated to use in modern gardens, and new form should be created. Therefore, the modern landscape with nationality will be more timetable.
Key words: tree peony; herbaceous peony;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人类由原始狩猎社会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从自然美中逐渐领略到花木之美,从那个时代就开始应用植物图案来装饰生活用品。千百年来,花作为大自然的产物,是美的象征,她不仅集形、色、香于一身,更因其充满了无限的生机而博得了人们的青睐。人们爱花、种花、育花、品花,以花为友,写诗赋词来咏颂她们,其中雍容华贵、被誉为“百花之王”的牡丹,和花大色艳、形态富丽、香浓、被称为花中“宰相”的芍药,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
牡丹,又被称为洛阳花、谷雨花、木芍药、百两花、鹿韭、鼠姑、富贵花、醒酒花、宝相花、贵客、花师等。以洛阳为最。学名Paeonia moutan ,毛茛科芍药属,落叶灌木。我国是其原产地,茎高1~2米,通常为二回羽状复叶,小叶呈淡绿色,有深裂,具缺刻。花大而美丽,着生在枝顶。花期在5月间,颜色多变。其根皮可以入药,中药名为丹皮,因其味辛、苦、凉,而有清血、活血作用;花瓣也可食用。牡丹因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犹生苗,故获得牡丹一名。历代人们对牡丹都很喜爱,从宋代起就有许多专著,如《洛阳牡丹记》、《本草图经》、《陈州牡丹记》、《天彭牡丹谱》、《牡丹谱》、《毫州牡丹表》、《牡丹志》、《广群芳谱》等;达尔文在所著的《动植物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中,也特别指出了中国的牡丹。
芍药,又称留夷、离草、可离、将离、婪尾春、余容、犁食、解仓、冠芳、没骨草等名。以淮扬、荷泽为最。毛茛科芍药属,宿根草本,学名Paeonia albifora 。原产我国北部,在国内多分布于华北、西北、东北,以及长江流域。目前,除华南部分地区气候炎热,不适于芍药生长外,几乎全国各地皆有栽培。茎高1米左右,叶为复叶,小叶卵圆形或披针形。花期4—5月,是春季最晚开花的植物,果期6—7月。花大型,颜色有多种。芍药根也可入药,味苦酸,可柔肝止痛,养血敛阴。从宋代起就有许多专著,如《芍药谱》、《群芳谱》、《花镜》、《华北习见观赏植物》等。
芍药与牡丹同为芍药属植物,芍药草本,花迟开;牡丹木本,花早开。两者亲缘关系十分相近,性状相似,因此牡丹又称为木芍药,而古代又有人称芍药为小牡丹。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郑风》中就有芍药的记载:“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芍药的观赏和栽培历史要早于牡丹。晋·崔豹在《古今注》曾称:“芍药有二种,有草芍药,有木芍药,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为牡丹。”于是古人以此为依据,推衍成“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故其初曰木芍药”这种说法便流行起来。牡丹最早见于文献记载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谢康乐集》:“竹间水际多牡丹”,在这之前,牡丹多为野生状“与荆棘并多,士人以为薪耳”。椐《玉海》、《隋志·素问篇》记载,隋代已有牡丹的栽培;唐代盛极一时。总之,几千年来,牡丹与芍药都因为具有美好的花姿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由于它们的形状相似,花期相连,因此人们也常常把它们配植在一起。
1. 牡丹和芍药的花文化
1.1象征意义
中国人在花木的观赏活动中,有着别具一格的感悟方式。我们习惯于采用心灵直接感觉外物的方法,从而形成了有别于西方文化的独特花文化。我们在潜意识的深处并不把花木当作外在的自然物看待,而是视同与自己一般无二的有生命的活物。受这样理念的影响,古人待花犹若待人,他们兴之所至,接花为客(如花中十客、花中三十二客),拜花为友(如岁寒三友、花中三益友),尊花为师(如花中十二师),甚至为花封王封相(如牡丹、芍药)。他们相信花似人一般抱有伦常操守,如傲骨贞姿,见之于梅,静雅慎独,见之于兰,清廉无染,见之于莲,……这类拟人为花,看花如人,花中有我,我中有花的例子是不可胜数的。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用比兴手法咏志、抒情时,引用了105种花木。其中,以植物寓人寄情的近20篇,或被比喻为正面形象加以歌颂;或作为反面典型加以鞭挞、讽刺;或因人及物、因物及人,在植物身上寄托美好的愿望和祈求。这些植物已经渗透着人们的好恶和爱憎,成为某种精神寄托,因而是“人化”的植物。
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被视为管领春风的天下第一品,尊为群芳之冠;也是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是不特芳姿艳质,足压群葩,而动骨刚心,尤高出万卉,安得以富贵一语概之。”(《事物纪原》),是故牡丹有“国色天香之誉”。唐代刘禹锡《赏牡丹》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元代李考光亦云:“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牡丹的“富贵”,富是富丽,是丰盈,是充实;贵是堂皇,是突起,是光芒。只有“万物皆备于我”则我富,只有“知我者稀”则我贵。真正的高贵是心灵的高贵,真正的尊严是性情的尊严,于此而充实的便是富,于此而放出光芒的便是贵。富必丰盈,贵必突起,牡丹正是因为具备丰盈和突起的美才被称为“富贵之花”。相传武则天曾于寒冬季节下令百花开放,惟独牡丹不畏强权,没有开花,被贬洛阳,精神为人所敬。
芍药花容绰约,象征富贵吉祥。芍药可以分株,故离别赠芍药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是中国古代最风行的花卉礼仪。宋代蔡襄诗云:“持之一遗佳人,岁久香不息。”也正是取这一花语。芍药晚春开花,还代表君子高节。
1.2赏花历史与咏花诗词
据史料记载,第一个说出牡丹的人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第一个画牡丹的人是北齐画家杨子华。我国最早的牡丹谱为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
秦汉以前,牡丹芍药的观赏文化无史可考。隋代,牡丹虽然进入宫廷,但未受到重视。
牡丹是从唐代开始才被大家所重视的。唐代,牡丹首先受到帝王的青睐,随后唐王公贵族以观赏牡丹为热。唐开元中,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前共赏牡丹,命李白进《清平调辞》三篇,便有了传诵千年的咏牡丹名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白居易认为牡丹是色香并美的花,他曾称赞说:“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千斤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焰灯煌煌。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皮日休写道:“佳名唤作百花王,独占人间第一香。”李正封有诗道:“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之突然显现于大唐,正如大唐突然显现于当时的世界一样,两者都是异彩的。在我国历史上,由春秋战国到汉,已形成了一个特有的东方世界,但从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后,到了大唐,更是这个特有的东方世界的发展。两者之前都有短命的朝代作为过渡,在汉,便是秦;在唐,便是隋。在汉有一个特殊的规模,那是礼俗的传统;在唐有一个特殊的气象,那是天资的焕发,于此,牡丹正是一个象征。正如王象晋的《群芳谱》中写道:“唐开元中,天下太平,牡丹始盛”。牡丹在大唐和大唐在我国历史上也正是顷刻出现的,只是一到残唐五代,牡丹便是“云横秦岭”,“雪拥蓝关”,天资之美,终有限度。及至到了宋代,相传在宋淳熙三年在如皋县孝里庄园有一株牡丹,人掘其株,则现一石如剑,上书“此花琼岛飞来种,只许人间老眼看”。可见到了宋代,已是老眼相看了。郑谷有诗云:“乱前看不足,乱后眼偏明。却是蓬蒿力,遮藏见太平。”在太平时,就正如陈后村六州歌头词所云:“忆升平日,繁华事,修成谱,写成图”。只是曾几何时,便又“野鹿衔将花去,休回首,河洛丘墟。谩伤春吊古,梦绕汉宫都”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自己的花,大唐是一个诗的时代,是一个美的时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时代,因而,牡丹正是适应了大唐的时代特征才受到人们的倍加推崇。
宋代,牡丹继续获得最高的推崇,有“花王”之称,培植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以至那时洛人独称牡丹为“花”,而不会与其他花混淆。文人咏牡丹的诗词歌赋也很多,诗人们赏花方法各异,情趣不一。王十朋咏牡丹“庭院深深,异香一片来天上。傲春迟放,百卉皆推让。忆昔西都,姚魏声名旺。堪惆怅,醉翁何在?谁与花标榜。”;苏轼喜欢雨中看牡丹,“雾雨不成点,映空疑有无。时于花上见,的烁光明珠。秀色洗红粉,暗香生雪肤。……”又“霏霏雨露作清妍,烁烁明灯照欲然。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着酥煎。”宋人对牡丹是珍惜加倍的,对牡丹落花也不忍其污泥沙,而要用“牛酥煎落蕊”,或者将花瓣蘸面粉后,作成酥饼煎食。到了南宋,虽有梅花后来居上,但毕竟花期有限,风流难独专。
明清两代,牡丹先后在毫州(今安徽毫县)、曹州(今山东菏泽)兴起,盛况不减前朝。
在我国史料记载中花卉之盛,莫过于洛阳的牡丹,和淮扬的芍药。芍药由于花朵硕大,色采绚丽,芳香馥郁,妩媚多姿,能与牡丹媲美。故早在宋代,人们把牡丹比作花王的同时,把芍药比作花相。古人也将芍药视为最名贵的花卉之一,宋?曾端伯以十花为十友,称芍药为艳友。历代文人墨客留有大量歌颂芍药的作品,如韩愈《芍药歌》写道:“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温馨熟美鲜香起,似笑无言习君子,霜刀剪汝天女劳,何事低头学桃李,娇痴婢子无灵性,竟挽春衫来比并,欲将双颊一唏红,绿窗磨遍青铜镜,一樽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由此可见,诗人喜爱芍药,可谓如醉如痴。杨东山有诗赞美芍药:“不浓不淡匀脂粉,非醉非醒媚雨风,过眼一年春又夏,开残芍药更无花。”诗中反映当晚春初夏之交,牡丹开罢,正是芍药独媚之时。宋?曾巩说:“小碧栏干四月天,露红烟紫不胜妍。”芍药早端午节前后开花,一些传统花卉到此时多以凋萎,惟有芍药花开正盛。所以苏轼写诗形容芍药花开于暮春,诗道:“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因此,芍药又被称为“殿春花”。
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芍药犹如焯约”。焯约是形容美好的意思,说芍药的花容焯约,就是说芍药是美好的本身。而在《子虚赋》中又有:“芍药之和具,而后御之”。这里又说芍药是一个“和”。又道:“制食之毒者,宜莫良于芍药,故独得药之名”。说她可以调和百药,因此名为芍药。至此,芍药不仅是一个“美”,还是一个“和”,更是一个“药”。她润色着一个生命,调剂着一个生命,还救治着一个生命。这个生命无分大小,自芍药视之,生命是同一的,这也正是她所以成为美、和、药的内在原因。
在张敏叔的名花十客中,芍药是“近客”。说她是“近客”,是因为她很亲近。她是“道在迩”,但她“不远人”,她虽是像在云端,但人间对她是如此可亲,她不会辞去所有的腐秽。在腐秽里,她有着神奇;在神奇里,她有着艳色。在艳色里,她又有丰芳。因此,古人又把芍药叫为“将离”,用做离别时的赠花,借芍药来表达对远游的亲朋好友的祝愿和思念之情。
1.3以花入画
在古人所有的文人画中,花鸟画与山水画、人物画一样,算是一个重要画科,古代花鸟画在明清得到很大的发展。牡丹、芍药无不是画家入画的选题,如明宣宗于公元1429年绘制的宫廷吊花;清代丁亮先绘的古典春季花篮“千红万紫抖精神,采的芳菲色色新”和厅堂供花;清代石雪绘的文人厅堂供花等。
 
牡丹、芍药的绘画作品多代表吉祥如意。如丹凤戏牡丹,牡丹有花王之称,凤凰为百鸟之王,以盛开的牡丹与飞翔的彩凤相结合,象征富贵荣华和吉利祥和。牡丹与寿字(或松、寿石),象征富贵寿考。牡丹插花瓶中,旁边配置苹果;或牡丹与竹子,象征富贵平安。牡丹与雄鸡,寓功名富贵之意;正午满开的牡丹与猫,象征富贵全盛;牡丹、猫和蝴蝶预示富贵耄耋。牡丹、桃花和寿石代表长命富贵;牡丹、海棠代表富贵满堂;牡丹、荷花、菊花和梅花象征春安夏泰、秋吉冬祥之意。

我国有悠久的牡丹、芍药赏花历史,形成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如洛阳牡丹出邙山、书生与牡丹、武则天醉贬牡丹、李白沉香亭咏牡丹、欧阳修“牡丹猫”画解、郑板桥牡丹证婚和郑板桥画牡丹梅花等,大大提高了人们赏花的兴致。
2.牡丹和芍药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自古以来,植物的观赏性一直是园林应用中花木价值取向的主要内容。在古典园林中,园主常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适于观赏、吟咏的植物,配置于园中适宜位置,依照植物时序季相的变化,可以四时八节的邀约知友,欣赏唱和,雅趣逸情,与园景互相辉映,最是使人陶醉。
2.1 按照生态习性原则
园林花木的取裁,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选择的植物品种根据“适时适地”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不求异花奇木,注重传统的民族特色。植物种植的地点,也必须根据具体植物对日光、热量、水分等自然需要,加以合理配置。如《花镜》说:“牡丹为花中之王,北地最多,……其性宜凉畏热,喜燥恶湿,根叶乐得新土则茂,惧烈风酷日,须栽高敞向阳之所,则花大而色妍。”因此,牡丹花宜植于厅楼之南的开旷之地。
芍药花期较牡丹为长且生长健壮,栽培简易,因此最适于园圃庭院种植。在园林中常布置为花坛、花境,或作孤植,群植。《花镜》提到,牡丹、芍药,“宜高台,宜清沼,宜雕栏,宜纱窗,宜修篁飘渺,宜怪石嶙峋”。玉砌雕台,佐以嶙峋怪石,如此布局,则在暮春牡丹凋零之际,正是芍药续芳之时。
2.2 按照寓意原则
从文化心理学角度,园林植物的配置讲究吉祥如意。植物组合要寓意吉祥,建筑物主题与植物配置相一致。颐和园乐寿堂前后庭院遍植玉兰、海棠、牡丹,寓意“玉堂富贵”。苏州林燕誉堂,庭院置有花台、石笋、牡丹丛植,每到春天,构成一幅华丽的立体图画,其题意为“玉堂富贵”。芍药也可作为重要插花植物,《瓶史》把芍药作为四月的花盟主。插花时,以罂粟,蜀葵与之搭配。
 
2.3 按照诗情画意原则
静赏有诗情,也是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重要原则。古人栽植花木,常常借鉴古典诗文中的优美意境,创造浓浓的诗意,令人玩味无穷。园林的景点题名往往取自古典诗文,植物配置要符合景点主题,以增添诗意。白居易有诗道;“夹砌红药栏”,宋?戴复古写道:“翻阶芍药迟”。从这几句诗看,芍药是宜植阶前栏边。芍药同样也能成为园中的主景,如网师园中的殿春,就是以芍药为主景的庭院,是花景也是诗境。
在许多庭院天井中,虽只隙地一弓,花坛一方,但有牡丹、芍药等配置其间,春季花开如锦绣图画,一时宁静淡雅的园景顿觉喧闹。动静结合,园景无限。
3.牡丹和芍药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牡丹与芍药虽然都是我国传统的珍贵花卉,但它们所表现的性格不同。牡丹适于近观、细赏,品味它的花姿、容貌、香韵和变化,而不适于远眺。数量少时可以花台或花池形式种植;数量多时可以境栽。
3.1牡丹的应用
牡丹广泛应用于城市公园、街头绿地、机关、学校、庭院、寺庙、古典园林修复等。牡丹以其万紫千红的艳丽色彩,锦绣的装饰效果成为园林中重要的观赏景观。
3.1.1 专类园
以牡丹为主体设置牡丹专类园。以欣赏其姿、色、香、韵为主,集中栽植大量优良品种。暮春时节,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蔚为壮观。给人以艳冠群芳的感受,叹为观止。通常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布置形式。
⑴规则式布置 又称几何式布置。通常应用于地形较为平坦的情况下,将园区划分为规则的花池,整体形成整齐的几何图案。花池内等距离地栽植各种牡丹品种。如北京景山公园、洛阳王城公园、西苑公园、盐城便仓枯枝牡丹园及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等处的牡丹园,都采用这种布置形式。
⑵自然式布置 又称风景式布置。结合地形和其它花草树木、山石、建筑等自然和谐地配置一起,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从而进一步烘托出牡丹的雍容华贵、天生丽质,形成一个个优美的景色。
另外,在国内许多牡丹园中,多筑有牡丹亭、牡丹厅、牡丹廊、牡丹阁、牡丹轩、牡丹仙子雕塑、牡丹照壁、牡丹壁画等建筑小品,进一步渲染了牡丹园的主题。如菏泽曹州牡丹园、洛阳王城公园的牡丹阁、牡丹仙子,上海植物园牡丹园的牡丹廊,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的牡丹亭,北京植物园牡丹园的卧姿牡丹仙子塑像等,都赋予牡丹园以主体特征和更加迷人的艺术魅力。             
3.1.2 花台
牡丹性喜高燥恶湿。因此,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应筑花台栽植牡丹。花台为我国园林特有花坛类型。花台本身由台座和台身两部分组成。牡丹台大体分成两大类:一为规则式花台;一为自然式花台。规则式花台常用花岗石、汉白玉、方砖、水泥等材料砌成,体形通常为长方形,也有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扇形等多种形式。花台一般宽l~2米,高0.5~1米,长宽之比通常为3:1。自然式花台是用自然山石或假山石砌成体形不规则的露岩,在岩石起伏的植床中种植牡丹,并点缀玲珑石和一些观赏树木做配景。例如,杭州花港公园里的牡丹园。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叠山石和周围树木组成自然园林,其中散植各色牡丹和芍药,园景高处还筑有一座牡丹亭。花台一般高出地面60cm~100cm, 在坡地可建成台阶式花台,层层高起,较单层花台效果更好。台内栽植的牡丹品种,要讲究株形、花色、株高的搭配,追求立面的艺术效果。
3.1.3 花带
花带常用于公园或庭园道路的两旁,或市区主要道路的分车带上。牡丹可作为构成春季季相景观的主要成分。春季花开时节,人们沿着园路漫步,或驱车行驶在市区道路上,可欣赏到牡丹的芳姿秀色,闻到阵阵花香。例如北京中山公园林荫道大道路两旁的牡丹花带;洛阳市中州大道的道路分车带上栽植许多牡丹,与雪松、芍药、紫薇、月季等配置一起,做到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
3.1.4 花境
牡丹也是花境的良好材料,可以做为花境形式来栽培。牡丹常在林缘、草坪及山石边作自然式丛植或群植,形成花境。如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牡丹园、杭州花港观鱼牡丹园以及北京植物园牡丹园都有此类布置形式,显得自然相朴实、妙趣天成。牡丹还可布置在公园或庭园道路的两旁,或沿游览路或通路的地段上。牡丹做为花境栽培时,
可以采取平面与立体两种布置形式。平面式布置多采用带状花坛,做为局部构图的主景或陪景,布置在道路两旁造成连续有变化的景观。例如,北京中山公园林荫大道两旁的牡丹池。作为立体布置的,主要是利用通路的自然地势山坡筑畦种植,这种布置只能是从下向上远眺,不能近观细赏,从效果上看不如平面布置的好。但数量多时为了美化环境或生产也可以这样做。例如,北京颐和园仁寿殿南北山坡上的牡丹池,效果也不错。                           
3.2 芍药的应用
芍药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形式与牡丹相似,但芍药为宿根草本耐冷、耐旱,适应性强,园林中被广泛应用。
此外,芍药具有优姿多样的花茎,硕大的花朵,浓绿的叶片、长而挺直的花茎等优点,可以作为极佳的鲜切花材料。近几年来国际花卉市场对高档芍药鲜切花的需求量大增,深受国内外客户和花卉市场欢迎。
4.小结
牡丹和芍药虽然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应用较多,但在现代园林中较少应用。园林中的植物也多选用引进植物,忽视我国本有的花卉资源,这也许和现代园林多受西方园林影响有关。现在许多专家和从事园林工作的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龙雅宜先生就提出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个良机宣传我国的传统名花,例如牡丹和芍药。她指出牡丹和芍药都是我国原产的,经过几千年的栽培,已经很适应在北方栽植,并且品种繁多、培育技术高超、保鲜技术过关。在奥运会上应用牡丹和芍药,不仅能够表现我国特有的地域植物,表达我国独特的花文化,还能展示我国先进的园艺技术,从而促进花卉产业的发展。
可以预知,牡丹和芍药在园林上应用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在整个花卉园艺领域内都是大有可为的。因为她们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色彩,不仅为广大中国人民喜闻乐见,在世界园艺、园林领域里也会大放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论牡丹与芍药的花文化及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