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leng 发表于 2009-5-26 00:09:04

牡丹十二品系列介绍

一、牡丹十二品:二乔


近日得看青年画家何力为牡丹十二品创作的国画二乔,清新艳丽,意态恣横,牡丹珍品的绝世风采跃然欲出,名花名画,让人不忍释手。
    隋唐以来,牡丹风行于世,以其国色天香,博得了国花的殊荣。“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犹为天下奇”,从武皇贬牡丹 到洛阳的传说开始,牡丹就成了洛阳的一张最艳丽的名片,历朝历代,为人称颂。自1983年开始每年一届的牡丹花会,在新的时代进一步弘扬了洛阳悠久的牡丹文化。牡丹花雍容大气,富丽堂皇,经过历代名师的精心培育,品种之多已逾千种。在繁浩的牡丹品种中,洛阳国家牡丹园根据牡丹的不同的品种和历史传承,粼选出十二种最有代表性的牡丹珍品,在这些珍品中,我最爱的当属二乔。
    二乔,复色牡丹最佳珍品,花开之时,或一株双色,或一枝双色,或一花双色,或一瓣双色,一色紫红,一色粉红,鲜艳俏丽,气韵天成。绿枝繁叶之间,万紫千红之中,突然看到这样靓丽的姊妹花,不由人眼前生辉,欣赏赞叹之余,让人从心底生出造化神奇的感慨。
    观赏牡丹兴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珍品二乔正是培育自宋时的花都洛阳。二乔又名洛阳锦,据周师厚《洛阳牡丹记》载:二色红,元丰年间出于洛阳银李园,这是最早的关于珍品二乔的记载。历史上毫州、曹州、彭州等以种植牡丹有名的地方,其二乔珍品,均出自洛阳。
    二乔能博得世人珍爱,除却自身的天姿国色,也得益于三国时期闻名天下的美女二乔。二乔是三国时皖城乔老爷的一双儿女,姿色美艳,闻名天下,当时有诗言:“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妇巧”,她们先后博得了吴主孙策和大将周瑜的喜爱,分别结为伉俪,随着三国赤壁大战故事的广为传颂,二乔的名字妇孺皆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枚的诗句哀怨绯侧,和二乔的美名一起流传千古。以美女命名花,花容女貌,相益相彰,互映互衬,流传千载。
    珍品二乔最奇的地方还在于每年花开时,花的颜色不一,今年紫红色偏多,明年则粉红色为主。洛阳人言,二乔生时对洛阳都很喜爱,但为了各自的夫君不受冷落,约定姊妹二人每年轮流光顾洛阳,紫红色多的时节,洛阳人知道是大乔到了,粉红色盛的年份,洛阳人就说小乔来了。奇异的珍花,优美的传说,让人心荡神旌,联想绵绵。
    又到牡丹芬芳时,中外游客聚会洛阳,愿以十二品为主的牡丹能尽显国色天香之姿,让人们对古老的中国历史、对悠久的洛阳文化留下最深的印象,也愿我喜爱的二乔在万紫千红中独领群芳,为盛世报春色,为人间送吉祥。

yesleng 发表于 2009-5-26 00:13:57

二、牡丹十二品:姚黄


平生第一次强烈感受到牡丹的华贵和芬芳,不是在花圃间,更不在画面中,而是在声音里:“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 ……”
    没见到牡丹之前,牡丹在我的想象中是孤傲高贵又娇媚无比。读刘禹锡的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感受到的是牡丹的雍容华贵、倾国倾城;白居易之“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让牡丹从皇家的荣光走向寻常百姓家,平民之追逐与喝彩成就了牡丹的辉煌。从此,独占花魁的牡丹在众香国里竞得风流。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牡丹,观赏牡丹,是在1990年的洛阳牡丹花会期间。见惯了大西北山野旮旯里狗蹄子花、山丹丹花的我,乍一见到美艳绝伦的牡丹花,令人倒吸一口凉气惊呆在那里。牡丹的华彩与清香勾魂摄魄,晃晃悠悠,痴痴颠颠,我就那样被征服在牡丹花的海洋。
在牡丹花城生活得久了,才慢慢了解了牡丹的栽培历史。原来被无数帝王将相、文人骚客赞赏有加的牡丹,盛行于中华大地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而从一千多个花品中,更了解到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牡丹十二极品。它们分别是:姚黄、魏紫、赵粉、二乔、烟绒紫、状元红、青龙卧墨池、朱砂垒、白雪塔、洛阳红、豆绿、迟蓝。从古至今,牡丹十二品为很多名人墨客所青睐并作诗词得以世代传颂,是名副其实的“牡丹十二王魁”。牡丹花素有“百花之王”之美誉,而与我第一次邂逅并弄痴我的乃牡丹“王中之王”,就是被冠以“花王”称号的“姚黄”。有诗为证:“世外无双种,人间绝品黄。已能金作粉,更自麝供香。......”姚黄丰满艳丽,似盛唐时期的美人杨玉环,长居深宫亦偶于乡野游荡,艳冠群芳,有君临天下舍我其谁的霸气,一任群芳妒,我自且妖娆。诗云:“姚家一树冠群芳,月影空蒙别样妆。万紫千红齐俯首,天香国色耐回肠。……”牡丹“花王”姚黄以自己特有的气韵为众牡丹荣膺了“国色天香”的美名,夺取了百花王冠上的明珠。从隋、唐、宋、明、清时期以至近代,历千年之上而风采依旧,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在洛阳生活,牡丹是绕不开的话题,而说牡丹,首推要说“姚黄”,而把姚黄从历史的烟云中提炼出来并展示给世人的,并非花卉园艺师,而是久居洛阳的大师级牡丹画家王绣。已近古稀之年的大画师王绣,冥冥之中似为洛阳而来,为牡丹而来。不管如何的毁誉参半,亦官亦画的王绣以“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王者之气彻底奠定了自己在洛阳牡丹绘画界的名片地位。王绣笔下的“姚黄”,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皆似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的唐朝贵妃,仪态万方又不太张扬,形成了艳而不俗、雅俗共赏的独特艺术风格。她的画作让人真正领略到了姚黄牡丹王者归来的新气象。

yesleng 发表于 2009-5-26 07:07:09

三、牡丹十二品:洛阳红

    站在明媚的春天,站在婆裟的牡丹花丛之中。三月的春风潇潇洒洒,坦坦荡荡地将希望播种,把生命唤醒。她用爱消融了理想的冰川;她用情点燃了信念的火种;她用真诚酿泉,浇绽了多少甜美的笑颜;她将理想化虹,沟通了多少闭锁的心灵。感受三月的春风,她越过群山河流,轻轻拍醒了各种草木的萌生,各种花卉次第竟放,大地上的颜色五彩缤纷,牡丹之都的洛阳,被三月的春风熏陶,大街小巷和天空中到处流淌着春意融融。洛阳红在众多牡丹中竟艳开放,她宛如一枝古老的浪漫曲,流泻着一种精妙的音色;一种浓缩的元气;一种欢乐的魅力和无法形容的暖意。她给人一丝暗示;一线联想。你只要悄悄地瞄上一眼,就会无尽地感受到春的力量和太阳般的花朵在你的心中燃烧升腾。
    洛阳牡丹,花朵硕大,花姿端丽,色彩鲜艳,气味芬芳,是历代画家善于表现的题材。远在南北朝时代杨子华就开始用画笔表现牡丹的芳姿;唐代画牡丹者日盛,边鸾所画牡丹,妙得生意,不失润泽;五代南唐时,徐熙画牡丹用笔清秀,意趣生动,堪称一绝。他并且创造了叠色渍染法,落墨较重,薄施丹粉,使牡丹内在的美得以充分体现;到了明代,徐渭用泼墨法画牡丹,泼辣豪放,笔墨简练,一扫前人呆板造作之气,使其所画牡丹更具强烈的表现力。他笔下的折枝牡丹,婀娜多姿,花貌如玉。到了近代,著名画家王雪涛曾画了大量的牡丹画,幅幅神态各异,生机勃勃。洛阳女画家王霞把牡丹十二品中的洛阳红画得微妙微肖,她笔下的牡丹犹如轻风吹拂,花朵红艳而不失淡雅,色调清新,工整秀美,千瓣层层更显香韵多姿,雍容富贵,真谓李白所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化浓。不是真花却宛如天成。
    走在春天,走在春风之中,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美是要反复陶冶的,王霞的牡丹画,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美的启迪和美的开光。尽管有时画面上有一朵花也是好的。许多时候,我们是从画家描绘的花朵中领略到真花的美和大自然的美。从王霞的画作中,我们也深深理解到画家高尚的写实精神和大自然的美妙所在。
    洛阳人爱春天,爱春风,爱春风中的牡丹,从古至今都如此。……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风俗记》里这样说:“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竟为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幕,笙歌之声相闻。”鄞江周氏在《洛阳牡丹记》写到:“都人士女,必倾城往观,乡人扶老携幼,不远千里,其为时所贵重如此。” 如今,洛阳的大街小巷、机关、学校、公园、厂矿、寺院以及郊县四乡,皆植牡丹,花开时节,登上飞机,从天上俯瞰,全城真谓花的海洋。洛阳人不仅爱花、种花,还十分好客。每年花会,中外宾客达二百多万人次前来观花旅游。千年帝都的洛阳,一个有着丰厚文化遗产的城市;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一个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城市。
    春风荡河洛,花为三月好,牡丹花中王,王中十二品,优赏洛阳红。

yesleng 发表于 2009-5-26 07:13:03

四、牡丹十二品:赵粉

    清人丘璩曾写过一篇《牡丹荣辱志》,其中将牡丹与女性相提并论,定姚黄为王,魏红为妃,以下还列有九嫔、世妇、御妻等,将百种牡丹分了三六九等。不仅如此,他还将牡丹的世界也化作人的世界,将与牡丹相关的桃李别花都归了类,有花师傅、花命妇、花近属等,就连温风细雨、暖日微云也称作花君子,而赤日苦寒、蜂蝶蝼蚁这些对牡丹不利的自然景象和自然生物便是花小人了。读到这里忍不住想笑,觉得古人之痴爱牡丹竟能到如此地步,真有趣。掩卷之后又有些奇怪,这百种牡丹里面竟然没有赵粉,而赵粉正是与作者同时代的赵姓之人培育出来的。
赵粉是牡丹中的名品,盛开时犹如水中荷花,花朵硕大,粉面含春,花开时最是诱人,所以深受洛阳人的喜爱,很早就与姚黄、魏紫、豆绿并称为四大名品牡丹。2002年,洛阳孟津家民剧作家张珂瑜等人编写的古装豫剧《牡丹魂》更是直接将赵粉作为主人公的名字,赵粉等花农为了牡丹花不为奸人所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舍身护花的故事令人泪下,全剧写的是“花随国运共荣枯,人随花运同悲欢”的主题,讴歌了牡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将赵粉作为洛阳牡丹的代表其实是再恰当不过了。在年年的花丛中,在万紫千红的花海里,粉色的娇艳是挡不住的诱惑。你站在花前,所能感受到的不是面对美色的邪念,而是面对绝色佳人时的倾慕与小心翼翼。想当年李龟年“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定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的曲子写尽了妹妹李夫人的美,其实,牡丹的美也称得上倾国倾城,她的美或许更甚于佳人的美,因为佳人的美是需要欣赏和把玩的,要有人爱有人怜,有人亲近有人想念才好,而牡丹的美却全不顾这些,她不管有没有人看她爱她想她念她,都会如约开放,不动声色却招得世人闻香而来沉醉其中,她的美美在岁岁年年的相约与惊艳,美在华贵无比却容不得半点亵渎,美得庄严而傲气。
洛阳画家周清波将赵粉的美框定于一枚小小的邮票之中,“窃得玉楼红一片,染成芳艳眼前春”,他笔下的赵粉开得天真而又灿烂,尤其是那花与叶之间的疏狂与张力,不由得让人想起汪峰的那首《狂放的生命》: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像飞翔在无边的天空
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
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


赵粉之美,美在自由,不可言说。


yesleng 发表于 2009-5-26 07:27:40

五、牡丹十二品:豆绿



    第一次见到绿牡丹是在三十多年前。当时年龄还小,在王城公园突然看到两株绿色的牡丹,艳艳地开在满园的红色当中,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在我的印象里,所有的花都是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从没见过绿色的,豆绿的牡丹花配着深绿的牡丹叶,那份清丽与超俗,令人惊叹,从此知道牡丹花里还有一种叫豆绿的珍品。
    洛阳牡丹有很多美丽的传说,这些传说很多与爱情和道义有关,如邙山下十岁的少年鹦哥为救治乡民偷盗仙丹,被王母娘娘追杀,情急之中将仙丹抛向山中,化为治命救人的牡丹;比如小青龙为救苍生而不顾生死,红牡丹甘心全身变黑,卧于花心来报答青龙(这便是牡丹名品青龙卧墨池的由来);还有善良的少年春宝用自己的纯朴打动了牡丹仙子蓝田玉;还有葛巾,还有春蕊,还有玉娘等等,这些传说无论是关于爱还是关于义,都饱含着人们对牡丹的热爱和尊重。
    但奇怪的是,关于豆绿牡丹的传说却与爱情无关。豆绿的传说一共有两种,最流行的便是花农王二听从了百花仙子的劝告,历尽艰辛取来黄河滩上土,东海湾里水,用尽八年的时间来培育百花仙子用玉簪变出来的奇异的绿牡丹,一举夺得花魁。传说中的王二自然没有福气与百花仙子来上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这个传说却让我非常感动,因为我觉得一个男人用八年的时间精心呵护一朵花的行为无论如何也应该与爱有关。
    上大学后学文学史,读过两篇题名为《绿牡丹》的作品,一篇是明代戏剧,一篇是清代章回小说。好玩的是,这两篇以《绿牡丹》为题的文学作品却都与爱情有关。明代戏剧是著名的临川派戏剧家吴柄写的,临川派素来以情动人,讲求诗意之美,如汤显祖的《牡丹亭》。这部《绿牡丹》写的是两对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的故事,以绿牡丹为中心,吟咏绿牡丹让两对儿男女心生爱慕,终成佳偶,也让几个现世宝丢人现眼,活脱脱一出喜剧。2007年,江苏昆剧院将它改编成美奂美仑的现代古装剧上演,赋予这部才子佳人的旧式戏剧以新的灵魂,反响极大。清代小说《绿牡丹》则有了侠义的成分,以武则天当政为背景,写的是将门之子与江湖侠女携手齐心剪除佞臣并相互爱慕的故事。
    说实话,我不知道古人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将绿牡丹与爱情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映衬还是一种必然?说不清。但我想,绿牡丹在牡丹中应属珍稀品种,所谓“绿玉值千金”,而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弥足珍贵,得来不易,这大概便是它们的共通之处吧。
    牡丹十二品特种纪念邮票中的豆绿是寇衡画成的,寇衡是洛阳著名的画家,他出生于洛阳老城的寇家,父亲、叔叔、兄弟和女儿都是洛阳名人,或书或画,皆有成就。寇衡曾用了七年的时间闭门谢客,专心画他的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的插图,那些画里的山川河流、人物花草都栩栩如生,非常有神。寇衡说现实中的豆绿是看不见花蕊的,但画家为了好看,一般都会平空添上花蕊,但他觉得邮票应该是写实的,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所以他的豆绿没有花蕊,两朵花一大一小向着同一个方向怒放着,似共言语,像情人男女,也像亲人,尤其是那叶子,狂放地张扬着,似与不似之间尽显精神。
    古人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看寇衡画的豆绿,觉得尺幅之间神态俱现,不止是维妙维肖,而是活着的生命——她们在爱着。

yesleng 发表于 2009-5-26 07:32:06

六、牡丹十二品:状元红

   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是牡丹的故乡,野生牡丹共有八个品种,洛阳就占了四个,“独立人间第一香”的花王牡丹落户并繁荣于“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的风水宝地洛阳,这完美的“双向选择”是历史老人的“有意撮合”还是无意巧合呢?这本身就带有神话的色彩。洛阳牡丹的人工栽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过历代洛阳花工、花农和牡丹爱好者的精心培育,使牡丹家族在枝株、花形、花色、叶形和叶色等方面都发生了丰富多彩的变化,形成了如今洛阳红、黄、紫、粉、绿、黑、白、紫及复色等9大色系共1700多个牡丹品种,花开之日,万紫千红,人头攒动,洋洋大观。
    牡丹之美不是孤立的,最初的野生牡丹无论从品种、花形、色调上都比较单一,难以和如今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国花牡丹媲美,是爱美的洛阳人把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和追求转嫁到对牡丹的呵护和培育上,美丽的传说统领的牡丹文化打造了牡丹内在的神韵和气质,各领风骚的牡丹栽培技术赋予了牡丹外在脱俗的面貌和魅力,像牡丹姚黄、魏紫、赵粉等就是这些姓氏的家族创新培育出来的绝世名品。可以说,我们在观赏牡丹时领略到的铮铮傲骨、自然脱俗、大气富贵等气韵,就是无数辛勤培育牡丹的洛阳人人格之大美的综合结晶,这正如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所指出的,洛阳古善地也,花木得中和之气,是牡丹大盛的条件;同时牡丹的发展繁荣,更因洛阳人“独钟其美”、“见幸于人焉”。从这个角度上说,每一种牡丹都有一个传说,每一朵牡丹都是一个神话。
牡丹从野生到栽培,从药用到观赏,既是牡丹生物的进化过程,也是牡丹文化的积淀过程,其中的诗词歌赋就巻轶浩繁,汗牛充栋。五代诗人皮日休的“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绝,独占人间第一香”,奠定了牡丹至高无上的地位;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诗:“庭前芍药妖五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通过和芍药比较来映衬牡丹,虽手法不同,但和前一首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洛阳牡丹甲天下”。我们知道的历代诗词文人大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李贺、李商隐,徐寅、皮日休,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陆游、苏东坡等,无不将清词丽句赠与牡丹,表达文人对牡丹的钟爱、追求和景仰。
牡丹花名个个充满诗情画意,也许因为自己好不容易由一个农村娃跨过了大学门槛,众多芳名里我独爱“状元红”这个名字,在传说里这枝牡丹就是一个考上京城头名状元的年轻人的化身。状元红牡丹属皇冠型,初开时是深红紫色,盛开后变成朱砂红色,鲜艳欲滴,尤如状元的锦抱。这次位列“牡丹十二名品”仙班,成为2009世界邮展牡丹主题唯一特种收藏品,实至名归,相当于又获得了一次新的生命,给她新生命的是我市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韦娜女士,韦娜老师是一位非常有灵性的画家,她的花鸟写意既有北方的苍劲,又有南国的清丽,淡澈如洗,意出尘外,这次于方寸之中看到韦娜老师的“状元红”,我仍然眼前一亮,她创造了一株高贵华美、别具风采的“状元红”,感谢她把城市的掌上明珠“状元红”打扮得这么亭亭玉立、娇俏可人,她就要肩负使命,像昭君出塞,把古都的文明和美播向四方。
    牡丹神话在继续。

yesleng 发表于 2009-5-26 07:36:06

七、牡丹十二品:白雪塔


四月,是洛阳人盛大的节日;牡丹,是洛阳城华美的衣裳。因为有了牡丹,洛阳春成了天底下最美的春天。每年花期一到,满城的牡丹呼啦啦纵情怒放,惊世骇俗,姹紫嫣红,香云缭绕,美不胜收。牡丹就是这样的,不开则已,一开就开他个惊天动地,开他个倾国倾城。赏牡丹、画牡丹、咏牡丹、唱牡丹……一城之人为花而喜,为花而狂。
洛阳人爱牡丹,爱得天经地义,而那些来自他乡的“洛阳客”,对牡丹也是爱得情深意长。北宋时期的洛阳城名人云集,欧阳修、范仲淹、邵雍、程颐、程颢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写诗赋词,吟诵牡丹,使得洛阳的牡丹文化发扬光大。“洛阳三见牡丹月,春醉往往眠人家”。欧阳修的诗句,足见他对牡丹的热爱与陶醉。也因身为“洛阳客”,而留下了他人生美好的回忆。
   “十二”这个数字,历来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吉祥美好的象征。古有红楼“金陵十二钗”,今有洛阳“牡丹十二品”。姚黄、魏紫、赵粉、二乔、烟绒紫、状元红、青龙卧墨池、朱砂垒、白雪塔、洛阳红、豆绿、迟蓝,十二种极品牡丹在千朵万朵的牡丹姐妹中,因美极而被点名出列,像十二位天生丽质的女子,容颜高贵,衣衫华美,惊现于世人眼前,散发出炫目的光彩。“牡丹十二品”的定名,让牡丹之美在万花之中卓然而立,登峰为王!
洛阳人有浓浓的牡丹情怀。以王绣为首的十二位洛阳实力派画家,妙手丹青,和来自全国的艺界名流联袂携手,将十二幅原创牡丹国画凝结为十二枚精美邮票,用“金镶玉”工艺制作,让牡丹之美从此定格,永不凋谢。小小方寸间,传递着牡丹文化之富贵、之傲骨、之热烈、之惊艳。让洛阳牡丹成为中国牡丹!成为世界牡丹!
在白色牡丹系列中,最美当属白雪塔。她莹白似雪,浓香暗送,盈盈带露,像极了一位素面女子,自自然然,却美得摄人魂魄,美得惹人爱怜,美得令人柔肠寸断。“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今人对白牡丹的喜爱与赞美,让古人韦庄给说尽了。有人说这白牡丹是一位名叫贞子的女子幻化而成的。美丽纯洁的贞子女因蒙冤受屈而致死,被葬于邙山之上,一年之后,她的坟头竟开出了洁白如雪的牡丹花,含雪凝霜,昭示她守身如玉,一生清白。从此,每当你走近了白牡丹,你会不由得驻足,不由得怀想,不由得激起万千情愫,不由得让你对品性高洁的白牡丹由衷地赞美!
在这美丽的人间四月天,在这千年帝都的牡丹花城,一群群白鸽振翅欲飞。在鸽子起飞之前,让我们把一片片洁白的花瓣放进它嘴里,让这洁白的信使告诉世界友人:来吧,洛阳的牡丹开了!雪塔皇冠型,有时呈荷花型或托桂型。花蕾圆尖形;花白色,微带淡桔黄色(155-D);花径16cm×9cm。外瓣2轮形大,较平展,基部具粉红色晕,内瓣排列紧密而匀称,隆起呈球形;雄蕊少量杂于瓣间;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花梗粗,花朵直上。中花品种。株型中高,半开展。枝粗壮,一年生枝较短,节间亦短;鳞芽肥大,圆尖形。大型长叶,较密,质厚;总叶柄长约10cm,质硬而粗,斜伸;小叶长卵形,缺刻少,边缘波状上卷,端渐尖,并下垂,叶面黄绿色。生长势强,成花率高,萌蘖较多。菏泽赵楼九队1973年育出。

yesleng 发表于 2009-5-26 07:40:33

八、牡丹十二品:朱砂垒


朱砂垒:花初开淡紫红色,盛开浅紫色,近谢粉白色,荷花型。花瓣宽大,3—5轮,较圆正,花径20厘米。有正常雌蕊,柱头及房衣紫红色,雄蕊正常,位于花心。着花繁茂,均开于枝端,为早花品种。叶大稠密,长椭圆形,叶面平展,顶端稍下垂,灰绿色,叶柄稍长。植株较低矮而开展,长势旺盛,结实力强,根、叶抗病力强,耐寒耐湿,为强健品种。本品近年多有雄蕊瓣化现象,花呈皇冠型,外瓣大,内瓣碎小层叠,花色也偏粉色,适宜促成栽培。
    唐朝白居易有诗云:“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十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这是对朱砂垒较为生动贴切的描述了。绽放时,她着一袭淡紫红色衣衫,娇俏迷人;盛开时,她披一件浅紫色的薄纱,如梦似幻;凋谢时,她又是一身粉白色的装扮,温柔恬淡。她叫朱砂垒,为早开牡丹品种,模样似荷花,淡妆浓抹总相宜。
朱砂垒,属传统的早开牡丹品种,荷花型浅紫色系,株型中高,半开展,生长势强,成花率高。花初开时呈淡紫红色,盛开为浅紫色,花瓣宽大、较圆整,花底部有紫色晕,花朵平而大,一般厚度有4到6公分,直径在13到19公分之间。此品种花量较大,无明显的大小年之分,每隔数年会开一次特别好的花型,花色深而大,且花瓣增多。比较容易繁殖培养,在洛阳种植广泛。



yesleng 发表于 2009-5-26 07:47:12

九、牡丹十二品:烟绒紫


烟绒紫是黑牡丹之一,蔷薇型。花蕾圆尖形;花浅墨紫色(59-c);花径13cm×4cm。花瓣质厚而硬,基部具墨紫色晕;雄蕊部分瓣化,雌蕊正常,但结实力弱。花梗硬直,花朵直上,中花品种稍晚。
    于黑牡丹的故事,洛阳有两个版本。一说红花仙为躲避“色仙”吕洞宾,才变成了黑牡丹。一说武则天称帝之后洛阳大旱,小黑龙偷天雨解旱情,红花仙为报答小黑龙,变成了黑牡丹。
  黑牡丹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其中之一的黑牡丹故事
  故事:黑牡丹数量少,不好找。要想在一大片牡丹园中找到黑牡丹,得看那些牡丹花上有没有“保护伞”。如果有一片牡丹叶遮掩着一朵牡丹花,那下面就可能有黑牡丹。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这还得从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说起。
    洛阳牡丹出名以后,不仅天底下的人爱看,连天上的神仙也爱看。一年春天,牡丹花开了,吕洞宾装扮成花花公子,来到洛阳北边的邙山上。他在一条沟壑之中,看到了一大片红牡丹,正看得入迷,突然有个如花美女从他身边飘过,吕洞宾见了,竟忘了看花,被迷住了。人家在前面走,他在后面跟。他想:如果能和这个美女说上几句话,也不虚此行了。
  谁知跟着跟着,那女子走近一棵红牡丹,忽然不见了。吕洞宾恍然大悟,才明白这女子也是仙,是牡丹花修成的红花仙。好办!好办!他心想:“只要我在这里等,等她再出现,我把身份一亮,她一定会和我聊聊天的,因为都是仙嘛。”
  可他等啊等啊,那女子再也没出现过。他只好安慰自己说“没事没事,明天再来!”他临走的时候,也没忘记在这棵牡丹树上拴了根绳子,做了个记号。 
  哪知那红花仙子,这会儿正慌里慌张赶路,要赶到群芳之首——牡丹仙子那里,把刚才被人追赶的事情,向牡丹仙子作个汇报。
  牡丹仙子正在作画,突然看见飞来一颗红豆,知道这是红花仙子到了,就故意和她作耍,捏起这颗红豆往笔管里一放,又揉个小纸团一堵,继续作画。
  红花仙子出不来,只好在里面诉苦——今天真倒霉,碰见好色鬼,一五一十把刚才的事情说了。牡丹仙子说:你不要生气,那位花花公子,其实就是吕洞宾,咱们都是仙,你就原谅他这一次吧。
  原来,牡丹仙子早就得到消息,今天八仙都来洛阳赏花。红花仙子听了,说:“八仙都来了,那七仙都很规矩,为啥吕洞宾这样爱色,追着我看!”牡丹仙子道:“傻妹妹,天下群芳谱,赤橙黄白绿,哪一样不是靠色来吸引人?如果都不好色,谁来欣赏咱?再说这个吕洞宾,是出了名的色仙,你没听说过他三戏白牡丹的事情吗?”红花仙子这才想起来,曾在洛阳城看过一出戏,戏名就叫《吕洞宾三戏白牡丹》。
  很快,画已经画完了。牡丹仙子停笔,取下笔管上的纸球,要把红豆倒出来。可她没注意,一下子把红豆倒进墨汁里。哎呀呀,这一下不得了!红花仙子身上全染黑了,红牡丹就变成黑牡丹了。
  牡丹仙子很内疚:“好妹妹,这可怎么办?世上还没有这么黑的牡丹呢!我把你弄成黑牡丹了,罪过罪过!”
  谁知红花仙子却说:“没事没事,我乐意变成黑牡丹!这样一来,那些好色的见我丑陋,就不来戏弄我了,倒也清静安闲!”她说完,就高高兴兴地走了。
  话说那色仙吕洞宾,次日一大早,就兴冲冲来到邙山上,找到了那棵拴着绳子的牡丹树。咦?不对呀!为啥不见红牡丹但见黑牡丹呢?就是这黑牡丹,也好像拒绝欣赏似的,每一朵上面都有一片牡丹叶,故意罩在上面,像个保护伞。
  吕洞宾想了想,明白了:那红花仙子不想引人注目,就舍弃了鲜艳的红色,变成了黑牡丹,并用一片叶子遮住了脸。
  解读:上面这个故事,说明了牡丹品种的变异性。人们最初发现的牡丹,都是野生的,长在山野之中,花色单调,只有粉白色、红色等几个花色。后来为了便于观赏,就培育园艺品种。又嫌牡丹花色不够丰富,就大胆嫁接,让它变异,培育出更多的花色来。
  宋人欧阳修曾说:“初姚未出时,牛黄为第一;牛黄未出时,魏花为第一;魏花未出时,左花为第一;左花之前,唯有苏家红、贺家红、林家红之类,皆单叶花,当时为第一。自多叶、干叶花出后,此花黜矣。今人不复种也。”
  这说明在北宋以及北宋以前,人们对牡丹色系已经很重视了,甚至是带着挑剔的眼光,不断地淘汰旧花色。而且审美指向也在不断变化,一时喜欢黄色,一时又喜欢紫色,如果哪种牡丹的色不好,就“不复种也”,懒得侍候它了。


yesleng 发表于 2009-5-26 07:58:39

十、牡丹十二品:迟蓝

     迟蓝,我最珍爱的牡丹。那么沉静,安谧却又姗姗来迟的女子。是什么牵绊了你迷人的裙裾,醉人的笑妍。若不是画家那饱醮了深情的浓墨,勾勒出你蕴涵的风格,我到哪里去把你再拎出来,倾诉一番?
    自从魔术师的手轻轻地扯下冬的画卷,你和你的十一个姐妹便把酝酿了一冬的激情,积攒三月的风筝扯醒了你们的春梦,于是,你们这十二个美媚便开始坐在绿萼的肩头梳妆打扮。雾皑中你们身着蝉衣在城堡中摇曳,朵朵盏盏暖烘烘的香郁把每一条街道都熏染得飘飘欲仙。
    四月的花信子早己被传得满天。迟蓝,我一生最钟情的女子。你也被数不清的男子钟爱着,撩扰得他们寝食难安。一位画牡丹二十余载的画家高少华,他钟情于你蓝格英英的光影。拖着病体让你玲珑剔透,纤尘不染。
    于是,仰慕你姿容的人们,都不远万里一路跨溪跃涧,只为一睹你的芳容,看花开花浓,蜂飞蝶舞。所有的步履都为逐你们而来。更为你而来。当密密层层,郁郁葱葱,一簇簇一片片的牡丹,在微风中摇曳着美丽的身姿;当层层叠叠的花瓣,犹如水中泛起的涟漪,在绿叶的映衬下一圈一圈地扩展,你们生命的丰采便在不知不觉中璀璨。你们这些出生于泥土的平民女子啊,有时质朴得让人生怜。
    赤、橙、黄、绿、青、蓝。行云流水般的过度,你从不争艳。默默地排在色彩的后面。是的,从没有哪种颜色能够让人如此宁静,如此安然。从血红到鹅黄到蔚蓝,使沸腾的血液渐趋平缓。
    在暖阳里,在春光中,在绿色环绕的堤岸,我却把目光投向了蓝天。企图在那里找到自己想要的春天。
在风中,在雨里,在烟波浩渺的彼端,我却把目光撒向了大海,把心愿系在那只出海的船。
    于是啊,蓝天上生长出了许许多多的风筝;广袤的海面上也长出了一朵朵蓝色的火焰。
    洗去稚拙与青涩,相信自己是最美的一束;剔除憔悴的昨天,换上美丽的容颜,相信今天一定胜过昨天,那残留颊上的露珠,是生命燃烧后最幸福的一滴清泪,或许是一滴海水。相信吧,海水即是再微渺,也是来自于大海。
   迟蓝,在我如梦如烟的记忆中,你独自优雅书写着风情万千。为了这一天的偶遇,也为了消解心中那不变的情缘。.我把那属于明天的情愫用来感激今天的这份尘缘。闪烁的眼波中有无限的欣喜在流连,流连。只为记住这瞬间,记住你――迟蓝。
迟蓝:出自于山东菏泽。花蓝色,微带紫色,绣球型。瓣基具有浅乌紫晕。雌雄蕊完全瓣化,中心花瓣顶端绿色,即为雌蕊瓣化后所留。花径16厘米,花高9厘米,花梗软,花盛开后下垂。开花量较大,同株上花期不很一致,晚花品种。大型长叶,小叶长尖,叶边上卷,灰绿色,叶背密生自茸毛。新枝及叶柄灰绿色,柄凹暗灰紫红色。植株半开展型,生长势中偏强,分枝能力一般,土芽多。

yesleng 发表于 2009-5-26 08:02:29

十一、牡丹十二品:魏紫

   “春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这里是春天的洛阳,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空气里充盈着缤纷的色彩和醉人的花香。所有关于灿烂或者繁华的注脚,都可以被轻易地诠释。在一座可以用牡丹来命名的城市里,连雍容华贵和富丽堂皇这样浮华的词汇都显得那么随意自然。
然而牡丹所拥有的并非只有这些,她还有高洁的品格和诗人的气质,那铁骨,那焦枝,那关于傲然抗旨长贬数百里的传说,那遍开在寻常百姓庭院里的花朵,无不诉说着她富贵外表之下的平民故事。每逢四月春来,草长莺飞,她便莞尔一笑,绽露芳容,引得蜂缠蝶舞,车水马龙。“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其实,何止是一城啊,那些不远百里,甚至不远千里而来的人们,为的不就是一亲她的芳泽吗?
“谁非过客,花是主人。”花开花落之间,这样的历史已经延续了千年。在魏晋的一些传世画作中,就已经出现了牡丹的身姿,而典籍记载的洛阳人工种植栽培,则始于隋,兴于唐,甲天下于宋,之后又有东传西渐,遍植神州之势。历经千年的人工培植,洛阳牡丹已经有了千余品种,种类纷繁,令人五色神迷,目不暇接。而尤以“牡丹十二品” 并称的姚黄、魏紫、赵粉、豆绿、洛阳红、二乔、青龙卧墨池、状元红、迟蓝、嫣绒紫、白雪塔、朱砂垒为最。
这十二品牡丹,有极秾艳者,有极淡雅者,有极绚烂者,有极清丽者,有早开者,有晚绽者,有单色者,有复色者,有极珍稀者,亦有极寻常可见者,有皇冠型、有蔷薇型、有绣球型、有托桂型、有荷花型、有千层台阁型等等。总以花形硕大,花瓣繁复,色泽饱满为特征,而且几乎每一品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为牡丹赋予了美好的品质。
十二品牡丹中,花后“魏紫”是独具风格的一种。她以紫色和粉紫色为多,瓣端粉白色,有光泽,大可盈尺。最早出于宋代魏仁溥家。传说,古时樵夫黄喜与牡丹仙子紫姑相恋,竟为石精所嫉。石精挑拨之下,黄喜吞了紫姑的宝珠,为烈火焚身而死。得知此事后,紫姑并不偷生,而是投河自尽。不久之后,河畔并生二花,一为黄色,一为紫色,分别是二人幻化,终成牡丹名品。
画家文柳川的作品有魏紫的气质,他也常常以魏紫为描绘内容。用墨淋漓,着色大胆,艳而不妖,雅而不隔,写其意而不求其形,写其神而不拘泥其态。
魏紫风华,其中可得。

yesleng 发表于 2009-5-26 08:09:49

十二、牡丹十二品:青龙卧墨池

        托桂型,有时呈皇冠型。花蕾圆锥形;花墨紫色稍浅(187-D);花径19cm×6cm。外瓣2轮,宽大,微上卷,基部具墨紫色晕;内瓣卷曲,瓣间有正常雄蕊雌蕊瓣化成绿色彩瓣。花梗较短,微软,花朵侧开。中花品种。株型中高,开展。叶面黄绿色,具紫色晕。生长势较弱,成花率高,分枝少,萌蘖枝亦少。青龙卧墨池的传说
  相传,昆仑出上的瑶池是西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镇守瑶池的小青龙是东海龙王的十八代孙。虽说瑶池是个风光秀丽的地方,小青龙却感到闷极了,在这两千五百余里高的山上,整天连个人影也不见,鹿儿、鸟儿也很少来,太冷清了!
  听说“曹州牡丹甲天下”,小青龙便想去曹州观赏社丹。趁王母’娘娘去天宫还没回来,小青龙变成一位年轻公子,来到曹州。
  原以为曹州牡丹怒放,人来车往,非常热闹,谁知来到一看,土地干裂,一片荒凉,庄稼枯死,牡丹瘦黄。小青龙走进一家牡丹园.看见一位老汉,他上前施了一礼,问道;“老人家,谷雨到了,牡丹为什么不开?”老汉打量一下青龙,说道:“年轻人,你不是本地人吧?曹州两年没落一滴雨,牡丹棵都快旱死了,它还能开花?”老汉叹了口气又说:“百姓天天去龙王庙磕头求雨,龙王爷就是不开恩。庄稼死了,牡丹死了。曹州百姓没活路了!”老汉说着落下眼泪。
  小青龙看看将要枯死的牡丹,心里很难过。他要去东海龙宫,求老龙王降雨。小青龙来到龙官,跪在老龙王面前,刚说了,句“曹州大旱”,老龙王便发起怒来!原来,两年前,老龙王命人从曹州移来十棵牡丹,栽在龙宫,直到现在,没有一棵牡丹开花。老龙王恼怒,下令三年不给曹州一滴水,把牡丹都旱死。小青龙说道:“牡丹生在土中.长在人间,把它移进东海水里,它怎么会开花?曹州百姓重修龙王庙堂,天天去烧香磕头,你就开恩吧!”老龙王不听.命小青龙速回瑶池,不要过问此事,不然,他就将小青龙治罪!小青龙无奈,只好离开龙宫。
  小青龙没回瑶池,他又来到曹州,见花园那个老汉正给一棵红牡丹浇水。老汉说,井里水干了,曹州百姓吃水象吃油一样难;他跑了二十多里路,在一条将要干涸的水沟里提来半罐子泥水,再不给它点水喝,这棵百年红牡丹就要枯死了!小育龙看那牡丹,叶儿发黄,花朵瘦小,可怜巴巴地摇晃着脑袋,好象在说:“青龙哥哥,救救我吧!”小青龙突然想到自己镇守的瑶池仙水,我何不取来一点,浇灌曹州牡丹,救救曹州百姓!想到这里,他抽身便走。刚走两步,他又停下来,心里想;“盗瑶池仙水,论罪当斩。救下曹州牡丹,只怕我性命难保!”小青龙回过头来,正看见老汉把罐子里剩下的一点点泥水,往自己干裂发白的嘴唇上滴。小青龙落泪了!老汉忍着干渴,用水浇花,我为何不敢把瑶池的水取回一点,救救曹州百姓,救救将要枯死的牡丹?
  小青龙回到瑶池,见王母还没回来,便张开大口,把瑶池仙水吸进肚子里.又腾云驾雾来到曹州,在空中把口张开,喷出了仙水。
  曹州下了一场透雨,一场救命雨!千顷庄稼绿了,万棵树木活了,百花盛开了!那棵修炼百年的红牡丹得到仙水休浴,竟然变成了一位红衣少女,她朝天空拜了三拜.说道:青龙哥哥,感谢你的救命之思,只是你不能再回瑶池去了,快来躲藏一下吧!”小青龙又变成年轻公子,来到牡丹仙女身旁,说道:“王母娘娘有一面妖镜,我藏到哪里她都能照出来,现在万物得救了?
  我甘愿回去伏罪”牡丹仙女拉住小青龙不放,她流着眼泪说:“我把你藏在我的心里,他们也能找到吗?”小青龙摇摇头说:“你是红色,难以隐藏,若是黑色—”不等小青龙说完,牡丹仙女便说:“你在此稍等,我一会儿便回来小说着,一阵风似地离去了。
  小青龙不知牡丹仙女到何处去了。心中焦急,正在坐卧不安之时,西边天空一声响,王母带领兵将捉拿小青龙来了,原来小青龙取出仙水不久,王母就到了瑶池。她见池中仙水少了大半,便急忙奏禀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一听非常生气,便派天兵天将帮助王母捉拿小青龙。小青龙正在无处躲藏,牡丹仙女回来了;她浑身乌黑,黑得发亮,脸和手也变成黑色了,牡丹仙女为了救小青龙,不怕毁掉容颜,变成丑女,飞到泰山墨池,把全身浸泡成黑色。牡丹仙女飞到小青龙面前,说:“快藏在我心里吧!”说罢就变成了一棵牡丹。牡丹花是黑色的,黑色的花瓣慢慢张开,等小青龙进去躲藏;小青龙感激地点了点头,便躲进了花苞。
  王母带领天兵天将四处寻找,也没找到小青龙,用妖镜照,也照不到小青龙的影子。王母大发雷霆,气愤地说;“定是被什么大仙隐藏起来了!”于是,她命人去鬼怒涧取来恶水,在空中洒起来。不管哪路神仙,身上被洒上恶水,就再也不会成仙了,恶水洒了整整一天,曹州大地被洒遍了,王母娘娘才带兵返回。
  黑牡丹浑身被恶水洒透,小青龙身上也浸湿了,他们都不能成仙了!但从此,曹州牡丹园里添了一种名贵牡丹:青龙卧墨池。牡丹花朵黑中透红,黑紫发亮,青色的花心弯弯曲曲,象一条小青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牡丹十二品系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