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6 p* L9 K6 w
摘要:当时间迈入21世纪,地球环境更加引起全社会关注之时,城市的形象备受瞩目。环境质量一跃成为衡量现代化城市的第一标准,而园林绿化就是决定环境质量的第一要素,园林绿化工程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关注和重视园林绿化工程是在一定范围的地域内,运用园林绿化工程技术和不同风格的艺术手段,通过对特定地形的改造,加入园林小品及绿化材料等造园要素,创作而成的一种优美的环境境域。植物材料是自然材料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也是造园的重要要素。无论是公园绿地或园林的性质及其范围大小各有不同,但对植物材料的广泛应用都是一致的。它不仅能增加园林的美观与活泼气氛,同时也可以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为人类的活动及动物的生存创造优良的条件。
% @1 |* t& ~) _% B/ A 关键词:园林设计;绿化;植物;角色;利用
; s; }- u$ F8 v- K
# Q$ F+ r4 ^4 H s6 h3 Z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步伐,我们生活的环境受到了怎么样的变化呢?城市人口的增长,人均绿地面积的很少。那么将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要看园林设计者怎么来运用我们绿化中的主角“植物”。 + ^- `! O* r: D( s- t; I
当时间迈入21世纪,地球环境更加引起全社会关注之时,城市的形象备受瞩目。环境质量一跃成为衡量现代化城市的第一标准,而园林绿化就是决定环境质量的第一要素,园林绿化工程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关注和重视。
7 \4 d( l" O5 \* y w 园林绿化工程是在一定范围的地域内,运用园林绿化工程技术和不同风格的艺术手段,通过对特定地形的改造,加入园林小品及绿化材料等造园要素,创作而成的一种优美的环境境域。
! B( F0 L5 ~( c# @" M 植物材料是自然材料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也是造园的重要要素。无论是公园绿地或园林的性质及其范围大小各有不同,但对植物材料的广泛应用都是一致的。它不仅能增加园林的美观与活泼气氛,同时也可以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为人类的活动及动物的生存创造优良的条件。植物材料中,园林观赏树木(乔木)又是起主导作用的。
5 f8 x) Z; A' Y+ J 现代建筑物大多为平顶房,屋顶多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结构,现代的建筑方法是在预制板上面做隔热防水层,从空中鸟瞰,一栋栋楼群房好似戴着黑帽子,住在屋顶的居民也备受沥青之害,过着冬冷夏热的生活。近两年许多人开始建造屋顶花园,让死气沉沉的屋顶生机盎然。 $ ?" }6 N( |5 ?( @* b) `2 i. {. D
建造屋顶花园主要有以下优点。如果在楼顶隔热防水层上培育一层植被,一是可扩大绿化面积,拓展城市绿肺;二是可以提供新的休息场所,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三是可以依靠屋顶植物截留部分降水,减轻高强度降水对城市防洪排灌系统的压力和冲击;四是可以为顶层住户免去一些冬冷夏热的影响。 7 l; H# W, [4 M3 `3 {2 I8 F6 [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速,建筑用地的日趋紧张,人口密集区不断增加,这些由于定居、建设所带来的负面生态效应,使人们不得不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生存空间,这就使得屋顶花园成为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 y) g2 r2 C+ P
屋顶花园、屋顶绿化并不是现代建筑的产物,远在古巴比伦时期就有著名的“空中花园”,这一集游赏与居住于一体的建筑对于今天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屋顶绿化是一种融建筑艺术与绿化技术为一体的综合的现代技术,它使建筑物的空间潜能与绿色植物的多种效益得到完美的结合和充分的发挥,是城市绿化发展的崭新领域。
3 m0 Y) j/ }; L/ i! j
5 a" S( `! {& Q9 \1 C 一、屋顶花园、屋顶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空中廊道,其主要功能及效果如下
+ d7 r% G3 s4 h, c c% T5 ? 6 f: d! G6 a6 m
(一)屋顶绿化的经济效益
1 P9 {; \) _0 f" b 1、保护建筑物的作用 & R' Y8 x" O: | M, f R s- r/ X
屋顶花园的建造可以吸收雨水,保护屋顶的防水层,防止屋顶漏水。绿化覆盖的屋顶吸收夏季阳光的辐射热量,有效地阻止屋顶表面温度升高,从而降低屋顶下的室内温度。这种由于绿色覆盖而减轻阳光暴晒引起的热胀冷缩和风吹雨淋,可以保护建筑防水层,屋面等,从而延长建筑的寿命。 1 T+ M e( d0 C, w' U: g
在北方,屋顶绿化如采用地毯式满铺地被植物,则地被植物及其下的轻质植土组成的“毛毯”层完全可以取代屋顶的保温层,起到冬季保温、夏季隔热作用。
9 s( k& N8 |5 T; c 2、节省能源
) ~3 v2 u- V2 E* Z# u9 v 建筑物屋顶绿化可明显降低建筑物周围环境温度0.5~4℃,而建筑物周围环境的气温每降低1℃,建筑物内部的空调容量可再降低6%。低层大面积的建筑物,由于屋面面积比壁面面积大,夏季从屋面进入室内的热量占总围护结构热量的70%以上,绿化的屋顶外表面最高温度比不绿化的屋顶外表面最高温度可达15℃以上。屋顶绿化是冬暖夏凉的“绿色空调”,大面积屋顶绿化的推广有利于缓解城市的能源危机。
% K4 Y% E: F& D% V1 ^* F0 ~3 n3 J 3、聚集游客,宣传、美化形象的作用 ( K% F4 f/ }. p1 |
随着城市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兴起,更多的人们将工作与生活转移到城市高空,不可避免地要经常俯视楼下的景物。无论哪种屋顶材料,在强烈的太阳照射下都会反射刺目的眩光,损害人们的视力。屋顶花园和垂直墙面绿化代替了不受视觉欢迎的灰色混凝土、黑色沥青和各类墙面。对于身居高层的人们,无论是俯视大地还是仰视上空,都如同置身于绿化环抱的园林美景之中。
, e8 V/ V& I& ~& W( [ 绿色建筑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又丰富美化了环境,属于景观建筑,它创造的绿色空间具有宣传效果,对商业设施和娱乐设施的聚集和吸引游客也有很大的作用。 . S; s1 A6 w$ O/ }3 j+ p
7 e; t( }4 ?( ?- Z( P
(二)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 . C0 ?6 b* c; `5 n
建筑物的屋面是承接阳光、雨水并与大气接触的重要界面,而城市中屋面的面积占去了整个城市面积的30%左右。屋面的性质决定了其在生态方面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以北京为例,在规划的市区内,有近千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平屋顶未被利用,如其中的一半实施屋顶绿化,可增加近500公顷的绿化面积,相当于新建1个龙潭湖公园。 8 I: j, S' S; |( o5 n$ {
1、缓和周边小气候,改善城市环境
/ m* v8 ^* i1 b: m- o0 j 城市空气因交通工具及住宅、写字楼的空调设备等造成的污染已成为一大环境问题,绿化屋顶的植物覆盖层可以吸收部分有害气体,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4 S5 [/ M6 c: A 同时,屋顶绿化可以抑制建筑物内部温度的上升,增加湿度,防止光照反射、防风,对小环境的改善有显著效果。而绿化场地周围的若干“小气候改善”的交叉。 0 G2 O0 H/ r7 Z/ T! w! q6 [
作用使城市整体的气候条件得以改善,针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热岛”,屋顶绿化是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
) @; }- g7 f G' g& P; S( U& z 2、创造城市内的生物生息空间 + J0 d# u* |. N; [
人与自然的共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而节能、可自我循环、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y) v. A6 f' f' N, h5 I3 x 城市的不断扩张,扰乱当地的生态系统,破环生态平衡,使很多当地固有物种消失,系统化的屋顶绿化设施可以偿还大自然有效的生态面积,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新的生活场所,通过绿地的多样化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环境。
; G$ x D' A' P9 ~$ @
! B, B1 J0 u5 A (三)屋顶绿化的社会效益
" R5 f0 P- Y7 v+ G+ Z# x8 P( o 屋顶绿化能合理的利用和分配城市上层空间,美化城市高层建筑周围环境,创造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城市景观。同时,可以软化硬质建筑线条给人带来的烦躁感,使城市更自然、更人性化,为人们开拓更多的休闲空间。 0 V- D) w5 O1 v3 f+ D
位于东京中央区的圣路加国际医院里有一片“空中森林”:郁郁葱葱的林木面积达2000平方米,有6层楼高。患者或者访客常常到此休憩 ,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听一听林中小鸟的叫声。原来这是医院为了帮助病人获得走进大自然的感受,专门在6楼平台营造的绿色风景。“与其让病人看到窗外的绿色,不如让他们走进绿色的森林。”医院负责人如是说。无独有偶,新宿区的第一日本印刷公司总部大楼楼顶也有这么一片森林。公司职员们平时午休都喜欢在树下开party(聚会),或者打个小盹。到了樱花飘香的季节 ,登楼赏樱、俯瞰市容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8 K( H5 ]6 O, [- r3 ^! f5 v6 E# M
0 L# o3 Y6 Q% ]( U* w. f
二、小结
: O$ D! Z3 Z+ P1 g
, ^& V8 g! Y5 a6 H! O2 z/ C( a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改善,生态条件和环境质量的提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植物是园林的四要素之一,是美化环境的主角,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朝气,生命的气息。合理的利用植物来创建我们共同生活的美好环境。 (作者:付春芳 李 磊 )5 T' M9 U/ ^5 B0 F" { G1 ?( N7 g
$ N7 ?, \. t7 y6 H; c
参考文献:
/ L5 t& Y( J7 w; i* ~ [1]富英俊.浅谈园林植物配置.中国园林出版社,2001,(5). # W+ } p' _, s0 O1 y' i
[2]张鲁山.居住区环境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
' B" t$ _8 p* I, S [3]焦会玲.浅谈植物配置在园林造景中的艺术效果.河北林业科技出版社,2005,(01).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花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