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月季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花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月花卉病虫及其预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3 10:1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I: Z9 F+ J4 x- e9 _& p- M
  7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的月平均气温在24℃以上,江淮以南地区月平均气温可达28℃。长时间的持续高温环境,对不耐高温或夏季进入休眠状态的花卉不仅管理难度大,而且特别容易发生病虫害。7月病虫害的防治进入了一年中的攻坚阶段,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 M" [7 {- A: D5 ~1 v: T
  
# d& P; c3 O- |! A! w  七月发生的主要病害及防治对策 1 `8 r: ~+ N$ F" n$ N
   & I$ \- L0 l* B9 ^) a
  木本花卉炭疽病 " g: S; D+ D, S% J+ Y+ x1 q
  在全国普遍发生,可为害多种花木植株的不同部位,为害的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主要为害马褂木、山茶、海棠、含笑、栀子花、阔叶十大功劳、洒金桃叶珊瑚、桂花、石榴、十大功劳、大叶黄杨、香樟等。木本花卉炭疽病有潜伏侵染的特点,在高温高湿、通风透气不良、长势不佳、大面积栽种同一类花卉时发生严重、蔓延快。 $ x, u( ~. T/ M# N
  病原菌为半知菌类的刺盘孢属炭疽菌,它为害上述花木的叶、花、枝和果实。为害叶片时,首先在叶片上的叶尖、叶缘处出现褪绿小点,后扩大成半圆形、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发病组织呈黄褐色或褐色,后期出现小黑点,有时呈轮纹状排列,遇到比较潮湿的环境,则形成污白色或橙黄色的分生孢子堆。炭疽病的分生孢子依靠雨水或通过昆虫传播,一般从气孔、皮孔或伤口入侵,也可直接入侵。病菌侵入后,有些并不在侵入点发病,由叶片蔓延至枝梢发病,引起茎枯。
! {, t3 B# Q& o# C5 ?% _  【防治对策】
% P: k% H! f/ X: t" I  v  加强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减少植株伤口,高温干旱时及时补充浇水,提高花株的抗病性;
0 A- d/ r" }" Z* p7 N3 z( b  发现植株上为数不多的病斑,可及早将其剪除烧毁。栽培数量较多时,可于发病初期及早喷施农药,常用农药有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喷药,每半月一次,连续3—4次。 , G+ E  W+ e. b) W7 M) |
   5 r: b7 B" Y, f
  杜鹃褐斑病 & L- ^3 y0 \0 [8 \' {
  在我国华东和西南地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夏鹃、毛鹃、映山红等杜鹃属花木及山茶、木兰等观赏植物。长江流域于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发病,6—7月是病情迅速发展期,7—8月为发病高峰期,9月份以后发病率开始下降。
0 Q4 j  R7 ?" @% W& G: r1 @: T5 O  
& ]- [1 R1 i0 c' q* }6 G  杜鹃的嫩叶和新梢最易染病,由半知菌类的拟盘多毛孢属的病菌所引起。发病初期叶片边缘产生褐色病斑,呈浅绿色、褐色至红色的渐变色。在适宜的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大或整个病叶均变成褐色,造成叶片提前脱落,甚至全株死亡。病菌的分生孢子可随感病植株而传播,也可由气流、雨水传播,多从伤口侵入,在移植当年或移栽后的第二年发病比较严重。 % I5 U4 M& F! s( v5 h  u; s5 T" ~
  【防治对策】
! Z' T& M$ r/ _* N2 E$ H  选用比较抗病的杜鹃种类或品种,比如“紫鹃”较感病,而野生的映山红则较为抗病;
- q6 E3 h" e$ W. M* D/ i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高温酷暑阶段适当给予遮阴,合理施肥,以增加植株的抗病性; 4 q: |9 d' f! j1 y, K  S
  从4月底开始,每隔半月喷洒一次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可预防该病的发生;
* u' X+ w# a. i- [3 P, g; t) W5 h: u  发病初期用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的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12.5%的力克菌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进行交替喷雾防治。
8 d  x2 t5 B1 p/ Q* Q. l+ X  
7 a2 Z" y8 b$ e8 u  日灼病 % O: s) b$ k( r. j! F6 n
  7月份的高温酷暑,是一年中最易发生日灼病的季节,观果类幼嫩的果皮、观叶类新抽生的幼梢嫩叶,非常容易被盛夏正午前后的强光所灼伤。夏季易发生日灼病的观赏植物种类主要有:绿帝王、君子兰、山茶花、苏铁、竹芋类、华灰莉木、杜鹃、国兰类、大花蕙兰、银杏、八仙花、梅花、白兰花、吊兰、珠兰、撒金桃叶珊瑚、八角金盘、玉簪、常春藤、棕竹、美人蕉、含笑类、鹤望兰等。 + l- N  q0 z3 D& k* y0 P4 t
  日灼病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一是与特殊的环境有关,如在高温强光下出现;二是被灼伤叶片、嫩梢病斑较大,与健康组织无明显的界限,短时间内其上不会出现病原菌;三是放在同一环境中的同一种花木新叶嫩梢同时出现病斑,不扩展、不传播。被灼伤的叶片,或部分泛黄变褐,如君子兰、白鹤芋等;或新叶变黑坏死,如撒金桃叶珊瑚、八角金盘;或叶缘变褐后卷曲,如梅花、红枫、鹤望兰等;或新叶全部染褐坏死,如八仙花、吊兰等。尽管千差万别,但日灼斑上无病原菌是最根本的识别标志。
  a( ]+ O$ G1 m7 D1 Y  【防治对策】 / _' r* R6 M& d+ j& t% W
  对枝叶被灼伤植株,宜剪去坏死枝叶,避免引起其他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 I& _6 S9 x, O" s* }2 ]  及时将盆花移至阴棚下,喷洒低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机; ; L7 }/ u+ s) V+ ~9 ~( E' V
  在盛夏酷暑期间,严格控制光照强度,增加叶面和环境喷水,加强通风措施,避免发生叶片和新梢灼伤;
3 o$ e# [' u: x' d5 L  阳台上的盆栽花卉,可于上午10点后至下午4点前,将其搁放于室内,避开正午前后数个小时的烈日曝晒;
1 r* n4 v& h& H1 n  对鸡蛋花、橡皮树、鹤望兰等,在高温季节,喷洒0.1%的96%的硫酸铜溶液,可增加植株的抗热性,避免其叶片被灼伤。 , \& I+ F/ h0 e& x. N8 h. Z* w9 \
   : U) z  @! O3 R9 N
   / A, ?3 x( v; \3 J
  君子兰软腐病 5 s  `- d5 H& Z$ O
  即君子兰茎腐烂病。主要为害假鳞茎和叶片。其茎染病多始于靠近地面的部位,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呈不规则形,茎部组织很快变软腐烂,致使全株折倒,也常扩展到根部,造成全根烂腐。叶片染病,多始于新叶的叶片基部,初期叶片失去光泽,叶片两面均可出现暗绿色不规则水渍状斑,沿叶脉由下往上扩展,病部发软腐烂,叶片下垂或倒伏,仔细观察可见叶片表皮细胞破裂,叶片渐变为黄色或褐色;在特别严重的情形下,整株的叶片仿佛用开水烫过一般。若不及时抢救,严重时可造成全株死亡。该病在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空气不流通的条件下易发病,受介壳虫为害时发病重。
/ }+ Q7 [* v! b0 s  【防治对策】
9 p3 x9 {9 O; V$ k  栽培君子兰,应使用质地疏松、排水透气性良好的腐殖土,使用前进行高温消毒;
9 d! n) Z, Y% e  浇水尽量避免顶浇,坚持盆沿慢浇,不要把水浇进心叶,高温季节,严禁心叶内积留污水,引起烂心; 9 w2 d) i0 D3 g$ V
  发现植株叶片上有介壳虫为害,应及时将其杀灭; " C. e8 J7 a! v. y. e( Z3 i
  遇到高温时突降暴雨,宜将君子兰植株移放到避雨处;
& p5 W& `' k6 w  防治病虫害时,防止波尔多液与呋喃丹混用,以免引起烂心; ! z! W- m8 t% [6 l) U: s
  发病初期,用70%的农用硫酸链霉素1000倍液喷洒,或用47%的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
2 ~4 g8 f0 @4 B# `$ h4 V8 G! s  对出现病害的植株,应彻底清除腐烂部分,再用75%的酒精棉球将烂心株创口及周围进行消毒,每天一次,连续3天,可阻止烂心发展;
5 l  c, }* V" x1 `2 }! ^  将已发生烂心的植株从花盆中脱出,用清水冲洗干净,稍加摊晾收干后,把烂心株放在0.05%—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4小时,晾干后于创口处用土霉素片剂的粉末敷好,重新栽种。 ) v, s& n, C: `. o
  
& Z! Z- N) j" m8 J9 @( F$ a3 X6 t   6 E, u+ o& p( C  w
  叶斑病 . j% Q7 W9 J, X3 n7 G* f1 ~' b
  叶斑病于夏季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主要为害风铃草、金鱼草、山茶花、鱼尾葵、菊花、枇杷、大丽花、连翘、非洲菊、花叶常春藤、爬山虎、八仙花、凤仙花、南天竹桂花、法国冬青、橡皮树、扶桑、红背桂、一串红、朱顶红、仙客来、针葵、凌霄等数十种观赏植物。 4 i8 `6 d( I, C2 e/ i& Y7 K! a
  病斑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半圆形、长条形、多角形、不规则形等;病斑颜色深浅不一,有灰白、污白、黄褐、浅紫、红褐等。不同花卉种类叶斑病的发病高峰期不尽相同,金鱼草常发生于6—7月,山茶和南天竹在6—9月发病严重,花叶常春藤和爬山虎6—7月开始发病、8—9月发病严重,八仙花梅雨期发病重,桂花7—11月发病重,法国冬青5—6月开始发病、8—10月为发病盛期,橡皮树可常年发病、9—10月发病特重,仙客来和凌霄5—6月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此病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土壤通透性差、生长势弱、植株有伤口的条件下发病严重、扩展快。该病菌借风雨传播,多从伤口侵入感染。 0 }4 h$ R8 f3 A1 V9 ^1 j
  【防治对策】 ' @" J9 r2 X" @2 M4 \
  加强通风透气,注意圃地或盆土的排水; 1 l  Y/ q5 W+ N
  合理施肥,增加植株的抗病性;
0 L8 C9 y3 @; O5 l' @  注意除虫,减少植株伤口,防止病菌借机侵入; 4 L5 i% o1 p' L4 |
  春季发芽前,及时彻底清除枯落的感病叶片,集中将其烧毁,减少病菌来源;
' z; F% Y( H0 [4 e  少量盆栽发现个别叶片染病时,及早将其摘除烧掉;
) c5 H7 b8 z9 p- |  生产性栽培可于春季发芽展叶后,定期用1:1:100的等量式波尔多液喷洒,每半月一次,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 H4 j0 g( @' ]  k8 [' k* r  发病初期,用70%的代森锌、或75%的百菌清、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喷洒枝叶,防止效果不错。
, h! B. d- U- `% t% H/ ^( v   & g% [% p8 h* Y+ D; P4 j: P
  主要虫害及防治对策 0 u  c/ G1 G) }* l
  
, k4 `9 Q( ?' A4 {  
" t' a( Y, \& g6 y7 g  七月份,发生比较严重的花木病害还有白粉病、霉污病、藻斑病、根腐病、猝倒病、细菌性穿孔病、黑斑病、褐斑病、白绢病、叶肿病、病毒病、缩叶病等。
* i+ ^0 ]+ f5 ]8 m% u, v3 o1 o6 P* j' c  
- B0 n) d2 o3 s  霜天蛾
+ b, R/ _" v6 J: G+ q* Q% z  又名泡桐灰天蛾,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桂花、丁香、白蜡、女贞、香樟、泡桐、青桐、法梧、柳树、楸树等。 $ Q, x$ T3 r3 v, o& ~4 T5 ^
  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2—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出现期分别为4月上中旬—至7月下旬(越冬代)、7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10月上旬。成虫白天栖息,夜间活动,有较强的趋光性。成虫多产卵于叶片的背面,初孵幼虫取食叶表皮,后蚕食叶片,将叶片吃成缺刻、空洞;幼虫6、7月间为害最重,严重时可将整株或成片的桂花等花木的叶片吃光。 * r5 [! d9 C+ g3 g/ n7 ~  k5 z
  【防治对策】
7 L' u+ |4 R3 _  q1 @  利用霜天蛾成虫的趋光性,悬挂黑光灯或频振灯诱杀成虫;
5 G% g( \% w- p" }0 Y( y  幼虫为害高峰期,在被为害植株的地面上散落有大量硕大的褐色虫粪颗粒,这时可进行人工捕杀,另外还可以进行翻土灭蛹;
0 P/ v2 E' z# A0 \7 X7 ^& @% r( h  药物防治应把握在3龄前进行,可提高药效,宜选用90%的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25%的灭幼脲3号2000倍液,或用10亿芽孢/克的青虫菌粉加水1000倍喷治。
* q; @! x# O3 h  
- A8 f6 t: t1 L& Y: y% }  刺蛾类 ; ]+ D- a- n5 C2 V
  高温干旱环境,是刺蛾类幼虫疯狂为害时期。黄刺蛾的第1代幼虫于6月中旬—7月下旬开始为害樱花、紫薇、桂花、白玉兰、榔榆、碧桃、梅花、香樟、杜英等花木的叶片;褐边绿刺蛾的第1代幼虫于6月—7月下旬进入为害高峰期,主要为害樱花、月季、海棠、梅花、白蜡、冬青、乌桕、紫荆、榔榆、法梧、喜树等观赏植物的叶片和嫩梢。虫口密度大时,可将整株花木的叶片和嫩梢吃光。 : ^( D( \  n- P8 ^( v  i
  【防治对策】
& r6 \& y" @- K; K/ \$ S" p& K   4 g, C; i/ R' y% T" b9 ~
  对于具有群居取食特性的褐边绿刺蛾等初孵幼虫,以被害处呈白色或半透明状的叶片为检查重点,对聚集有大量幼虫的叶片及早将其摘下踩死;在成虫羽化期,使用黑光灯诱杀;
" k; s4 K  x9 n  用25%的灭幼脲3号2000倍液,或90%的敌百虫晶体1000 倍液,或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对幼虫进行喷杀。 2 P8 K9 ]' x" c6 i' `/ h
  
; T) K( p9 \" V  苏铁曲纹紫灰蝶 / o& l$ v2 I6 d
  过去在广州、深圳等地严重为害苏铁类植物,近10多年来,由于苏铁类的大范围的北引和作为观叶植物盆栽,再加上气候变暖,在长江流域也有比较多的发生。一般虫口密度为30—40头/株,多的达100头/株。主要以幼虫群集蛀食苏铁新抽出的羽叶和叶轴,在2—3天内可将新羽叶吃得残缺不全或一扫而光,剩下破絮状的残渣、干枯叶柄和叶轴。若成虫将卵产于球花上,幼虫孵化后则蛀食球花幼嫩组织。 ( J& z6 w' c) T( K! d9 \
  在华南地区一年发生7—10代,以蛹越冬,在7—10月间世代重叠严重,此期为害最盛。在气温25℃—30℃、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卵期约为7天,幼虫期约4天,蛹期约7—9天,成虫羽化后次日即可交配产卵,一个生育期约20天,其幼虫在蛀食嫩叶的同时,在其腹背腺中分泌出蜜质物,可招引来大量蚂蚁。 - a7 z4 W" C2 G1 R, Y* M
  【防治对策】 0 o) u# L7 U; u' r" ]
  将树体上下的枯枝烂叶,特别是被曲纹紫灰蝶幼虫为害过的植株清理干净,可减少下一代幼虫的为害;
8 L* k9 j1 ]$ a& o4 M4 o" u  家庭少量盆栽,在新羽叶刚抽出时,即以纱网罩住,以防雌成虫在嫩叶上产卵; & T! c" Z4 I) h# B) S$ U- |
  可于成虫产卵盛期,选用杀卵力强的农药,如杀灭菊酯、甲氰菊酯等,对嫩叶及球花进行喷洒; 7 c- o+ J! S% R
  一旦发现嫩叶或球花上有蚂蚁活动,及时喷药杀灭幼虫;
% `5 N# D9 i7 a, i  在卵孵化盛期,用20%的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的甲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洒被害植株,可有效杀灭幼虫。
. b' Y) ]2 W4 w4 d% \4 ~5 {  
7 v* |) a/ w1 O  斜纹夜蛾
+ M% ]  E! o/ |& m; T2 N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以长江、黄河流域为害较为严重。除严重为害白花三叶草、马蹄金等多种草坪地被植物外,还为害香石竹、菊花、月季、山茶等200多种园林花卉。其卵半圆形,直径约0.5厘米,黄白色,卵成块,外覆黄白色绒毛。老熟幼虫体长38—51毫米,体色因虫龄、食料、季节而变化,从初孵幼虫的绿色渐变为老熟幼虫时的黑褐色;背线、亚背线橘黄色,亚背线内侧具三角形黑斑一对。 ; X. t5 e/ ?, }1 i+ F- [
  在长江流域每年发生5—7代,世代重叠明显。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喜食糖、醋、酒等发酵物;幼虫2—3龄前群集为害,4龄后进入暴食,幼虫一般畏光 ,常藏伏于阴暗处,或栖息于土面,傍晚取食为害,大发生时如果食料不足,有群体迁移的习性。该虫在长江流域7月下旬—9月下旬为盛发期。可引起大爆发。 7 V( g# j4 ^& r# o) h
  
0 f" A! s3 P% e5 I5 S% K# W" n' ~% Z- V  【防治对策】
% e- w  ]# U7 x& u0 c  利用斜纹夜蛾下午4—7点外出活动取食的特点,进行喷药,灭虫效果较好; ' v' I9 V- o$ _6 O; y( S/ |
  利用其成虫对对糖、醋、酒混合液的趋性,诱杀成虫; ( k( N7 P3 }/ B* F/ k8 k6 A: x+ }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虫; + _1 I& K2 X7 R* d7 K4 `7 `
  杀灭幼虫应提早在2龄前进行,可用0.36%的百草1号1000倍液,或25%的灭幼脲3号2000倍液,或90%的敌百虫晶体1000 倍液,对幼虫进行喷杀。
4 T9 a2 C$ i. o/ x" c   ! ~  J% v" V1 c' ]; J1 }2 z
  介壳虫类 6 G. Y) E$ y) @" f* U3 T
  7月份介壳虫类将继续发生严重的为害。朝鲜球坚蚧若虫,为害梅花、海棠类、樱花、红叶李、杏等观赏花木;橘粉蚧、紫薇绒蚧、日本纽绵蚧、白蜡蚧、角蜡蚧、龟蜡蚧、吹绵蚧、红蜡蚧、矢尖蚧等种类,均处于若虫的孵化阶段,会继续严重为害很多种类的花木,在摆设或种植密度大、光线差、湿度高的环境中,为害虫口密度大,显得尤为突出。
, C: m. F. e1 e2 C% a8 t0 p: n9 t  【防治对策】 $ a, B8 x' H  M6 T9 ?. e  l
  重视陈列或种植环境的通风透光,对过密的枝叶进行修剪,改善光照条件; 4 Q; D$ m) L( W' n
  在各种介壳虫的初孵若虫期,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的喹硫磷乳油1500倍液,交替喷雾杀灭。 2 [" o! n: a( o" w/ X
   * x. N) F8 f3 b! O1 A; Q6 `- `% k
  袋蛾类 % W9 Z9 ]* X+ O' D. R
  在7月份,由于高温干旱等特殊的气候条件,是袋蛾类发生为害的高峰期。大袋蛾的幼虫继续为害多种花木的枝叶;茶袋蛾幼虫于7月上旬为害最为严重,并一直可持续为害到10月中下旬;白囊袋蛾在6—7月间,是其幼虫进行大量取食为害的盛期,并可持续到10月的中下旬。
$ |& z7 S, ?7 c1 s. I3 j+ t  【防治对策】
$ X; Q' P% \0 n- P# ^# L  少量植株出现袋蛾为害,应及时人工摘除袋囊,集中烧毁;
) M; R8 g. ]! b, G* X  `  利用袋蛾类成虫的趋光性,在其成虫羽化盛期,悬挂黑光灯诱杀;
7 k2 C' j6 v0 C% ~9 v7 e" F6 A  大规模栽培的花木出现袋蛾类幼虫为害,可用25%的灭幼脲3号1500倍液,或90%的敌百虫晶体1000 倍液,均匀喷洒被害花株,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花友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花友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月季网(中国花卉邮购网) ( 皖ICP备11000863号 )

GMT+8, 2025-4-21 09:25 , Processed in 0.12464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