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月季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花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月花卉病虫及其预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3 10:1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花友

x
  九月发生的主要病害及防治对策 ( p: K! B) }! n- W! U
   6 ]$ R1 Q" T/ o# y: H# K
  樱花褐斑穿孔病
8 z& o  b2 D, e2 ^9 |' T  主要为害花桃、果桃、梅花、红叶李、榆叶梅等观赏花木,导致植株叶片上出现密集的孔洞,引起病叶大量脱落,严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 v) C+ C0 ]* c* \5 @
  该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其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的核果尾孢菌。它主要为害成长的叶片和嫩枝,病叶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的紫褐色小点,扩大后成圆形至近圆形斑,直径约1~4毫米,边缘紫色至红紫色,中间褐色并略带轮纹。病斑上长有绒状小点。后期病斑脱落,成穿孔斑。病菌在枝梢和落叶中越冬,一般在6月见到植株下部叶片发病,8~9月为发病高峰期。8月下旬至9月下旬病叶大量脱落,仅枝梢上残留有少量的叶片。该病在栽种密集、通风不良、树势衰弱的条件下容易发病,月发病严重。 : _$ i2 r2 q& z3 r2 V
   : y( k& c  m% G' f5 i
  [防治对策]
* N- s: e% p- i; I1 n  秋、冬季节及早清除落叶,将其集中烧毁;生长季节要及时浇水; 6 v2 c, P! t5 O6 m
  经常修剪去内膛枝、病虫枝、瘦弱枝、枯死枝,确保树冠通透良好; + {" e4 }7 h  Z% U" |, o! I
  春季萌发前,用2~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树体消毒; + A1 ]. B5 b; @; B4 ~; D5 r
  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植株,每半月一次,连续3~4次,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M  V2 M  [2 M! L5 ^  丛枝病 
3 k2 a; M, g; U) S$ K# @5 Q/ N  在观赏花木中发生丛枝病的主要种类有紫薇、月季、映山红、夹竹桃、榆树、竹子、小叶朴、山楂、丁香、长春花、榕树等。   F3 ~/ p2 Q% z9 u' B
  引起丛枝病的主要原因是植原体(原称类菌原体)和真菌,前者是一类尚不能人工培养的植物病原菌,为无细胞壁、仅由三层单位膜包围的原核生物,专性寄生于植物的韧皮部筛管系统,引起枝条丛生、花器变态、叶片黄化、树体坏死以及生长衰退和死亡。从症状发展的过程来看,首先是枝条的顶端生长受抑制,因而刺激了侧芽的生长并发育成小枝,这种小枝生长缓慢,而且顶端生长不久也受到抑制,又使其本身的侧芽再度提前发育成小枝。如此反复的结果,被害花木的枝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多其小枝、加大其体积,丛生枝当年枯死或逐年枯死。从丛枝的枝叶形态和解剖来看,枝丛内主枝不明显,各小枝细而节间短缩,薄壁组织发达、机械组织发育不良,因而脆弱易断;枝上的叶形小而发黄,内部栅状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病枝上初时能结小果或畸形果,以后变得花而不实甚至不再开花。由植原体引起的丛枝病是毁灭性的,病害从个别枝条开始,逐渐延及全株。植原体所致丛枝病在自然界主要通过昆虫传播,在栽培条件下,则是通过嫁接、扦插、分株等繁殖材料传播。
: m  X8 X* z  b# C% i) m  
- v  F  g2 ?+ S$ G% z* g  [防治对策]
. D0 K# W8 y; L7 ]  在进行扦插、嫁接、分株、压条等方法繁殖花木时,一定要选择健康的母株:
% o$ p. \% ?/ Z+ a: G( v  发现盆栽或地栽的紫薇、映山红、榔榆、月季、夹竹桃、丁香、长春花植株上出现少量丛枝时,应及早将丛枝剪去烧毁,同时对修剪的刀具进行严格的消毒:
) x, {0 H$ h4 A7 h/ K  从花木春季抽梢展叶开始,定期喷洒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的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杀灭蚜虫、蓟马、蝽类、介壳虫等刺吸性害虫,消灭传播媒介:
% s& F% c$ S! F  对已发病的植株注射四环素类药物,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q) v0 d& }# r, L
   + k9 O8 \& S# p8 `
  合欢枯萎病
5 A) F7 q7 R5 T# h! H+ ~6 t  合欢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可流行成灾。幼苗到大树均可发病,发病严重时造成大量树木枯萎死亡,国内在北京、南京、济南、合肥等地均有普遍发生。合欢感染枯萎病后,叶片萎蔫、下垂、变干并萎缩,以后叶片脱落,枝条枯死。有的是一两个枝条或几个枝条表现出症状,有的半边枝条枯死,严重时全株枯死。在树干和枝条的横截面上出现一整圈变色环,病株根部皮层变褐腐烂。夏季树干变粗糙,或树干分泌黑色液体,皮孔肿胀。在潮湿条件下,病株皮孔中可产生肉桂色至白色粉状霉层。 - }4 y. v# O, p" L/ K
  病菌在土壤、病残组织及种子中残留,由地下根直接侵入或通过伤口侵入,引起植株枯死。在苗圃中有的发病苗木根部完好,但剪口处变枯,纵向剪开后,内部已变褐色。从变褐色的边材中也能分离到病菌,剪口是病原菌侵入主要途径之一。该病属系统侵染性病害,整个生长季均能发生,5月出现症状,6至8月为发病盛期,病害可一直延续到10月。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原菌增殖和侵染,暴雨和灌溉有利于病原菌传播,但缺水和干旱,也将促进病害的发生。 " Z- J$ H; ~  X- K
  
! p0 b: _; `( F* B9 r- Q  [防治对策]
9 e% Z! h% L6 z& I. @' e7 K# e7 J  该病菌源分布广,侵染期长,通过土壤传播,又是系统性病害,发病早期难以发觉,一旦出现症状就难以挽救,所以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 @2 ~( f- g1 S" a7 u
  1 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合欢在较疏松的土壤中生长较好,街道上土壤坚实,通透性差,因此最好不要将合欢作为行道树,应栽植于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内: / A5 r  M# a! [7 u
  2 加强抚育管理,如定期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注意防旱排涝。尽量少剪枝,剪后伤口要涂保护剂。清除重病株,以减少侵染源: ! m* ^6 {2 \# ~4 Z& J5 f6 F
  3 重视药剂防治,在生长季节未出现症状前,开穴浇灌内吸性药剂,如50%托布津5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等。在移植时用1%硫酸铜溶液蘸根,枝干处的伤口涂保护剂,以防病菌侵染。 / n) h4 _3 x5 f
  白粉病  0 r4 U7 I: x+ J; f! f5 t% ]
  9月份在全国各地继续发生,为害多种花卉,如紫薇、十大功劳、石楠、大叶黄扬、月季、木芙蓉、一串红、金盏菊、风仙花、瓜叶菊、紫茉莉、芍药、牡丹等。 5 |9 q8 k5 Y* ^9 C0 n8 {6 r
  病菌为害叶片、嫩梢和花序,受害部位产生白色粉霉层,后变为灰白色,常引起叶片皱缩、褪色、不能正常展开,枝条弯曲、畸形萎缩,花序扭曲、花蕾失色,严重影响到花木的正常生长和开花。病菌以菌丝体潜伏于染病植株的休眠芽中越冬,到了来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随着芽的生长,当气候适宜时菌丝体便开始扩展、蔓延,并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新的寄主植株的嫩梢、新叶和花序上,其分生孢子可多次重复发生再侵染。在通风透光不良、栽植过密的条件下,发痛尤为严重。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春季开始发病,6~9月为发病高峰期,9月下旬以后病情逐渐减轻。 ; z: ]# X3 c) Q4 b
   ; Z( N5 A0 T: p7 d1 t
  [防治对策] # n5 \3 H/ Q/ L" L  m4 l
  控制密度,增加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4 D) t; q$ r* n7 a1 x8 b
  对易发生该病的花木种类,或附近已有自粉病发生的情况下,在花木每一次修剪后的萌动和抽梢期,用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27%的高脂膜500倍液喷洒新梢和嫩叶,每10天1次,连续2~3次;
! {9 R, N: L% O2 o/ z  及时剪除刚发病的新梢,集中烧毁;
  y* S4 x" K0 U7 \" J4 F  发病初期,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交替喷洒防治。
1 M5 V' S  t, d% |1 A8 _; Y- T2 {   8 ~' F, ~7 [' _& |% ^% F
  花叶病 $ C( ?7 W' M! f+ N: |- C5 _
   由于病毒的侵入,导致花株局部或全株叶片、嫩梢出现黄绿相间及畸形等症状。病毒体是一种非细胞结构生物,侵入花株体内后,有时在叶片上呈现黄绿相间的斑驳或条纹,如一串红、茶梅“花叶病”。表面上看它与缺素导致的黄化有些相似,但从病部上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花叶病导致的褪绿,是不均匀的,是一种黄绿相间的色块,在叶片上呈块状或条状分布,不仅发病叶片在植株上的分布无规律,而且黄色病斑在叶片上分布也呈无规律,时常表现为叶片皱缩无光泽、叶片呈变小或变狭长之畸形,极少坏死,整个植株生长差:它先从少数植株开始,并由少渐多,由轻变重,具有明显的传染性;病毒一旦进入花株体内就进行大量“复制”繁殖,很难将其杀死或除清,将会终身带毒,是一种非常令人讨厌且棘手的病害;它与菌类病害不同,进入体内后并不固定在植株的某一部分中,而是通过植物汁液循环到达植物体的每一个部分:它对植株的破坏主要不是杀死组织,而是使植株的优良性状一步步退化,进而抵抗力下降而衰弱,易遭其它病虫为害而终致死亡。
4 C* A- R$ U5 _) B; F  易发生“花叶病”的花卉种类有唐菖蒲、美人蕉、百合、一串红、郁金香、兰花、天竺葵、仙客来、大丽花、苏铁、山茶、茶梅、香石竹等。刺吸式口器昆虫是自然界最主要的病毒传媒,如蚜虫、介壳虫、蝽蟓、叶蝉等。当其在病株上吸吮汁液时,也吸进一些病毒,然后又将携带的病毒通过刺吸其它植株的汁液而注入到健康的花株内。此外,接穗、插穗、根茎、种球等均有可能携带病毒,摘心、修剪等操作也有可能传播病毒。
) C1 O8 `' D6 P* [& ~     d$ G8 E' J/ m; L+ l0 w3 i& |- Y7 d
  [防治对策] * o3 L7 j& C0 n/ ^6 X( B6 B2 d
  及时杀灭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禁止使用带毒的枝条或种球进行繁殖,及早拔除病株烧毁,对嫁接、扦插使用的工具进行严格的消毒;
4 P& t: Y: h# n5 }, k  对发病较轻的植株,可用抗毒剂1号、菌毒清、病毒A、植病灵、病毒必克等农药进行防治。
" x' \" K, h3 [; ~9 B' W  9月份,发生比较严重的花木病害还有霉污病、藻斑病、黑斑病、流胶病、日灼病、叶肿病等,应继续给予重视,采取及时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4 |. z! e* u5 Q- z5 T8 z( u! E- d   # N* Z* o% u- z  G
  九月发生的主要虫害及防治对策 . r: V8 P9 ?" S& O( h
   , o8 s$ R  e' R5 T- r7 U6 t
  榆树秋四脉绵蚜
- U! @; O- Z3 E1 f3 A9 i$ t9 v+ f  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榔榆、刺榆、白榆、醉翁榆、琅琊榆(小苗)等榆树的盆景植物和绿化树木。因其为转主寄生昆虫,也危害多种禾本科观赏植物。
1 ?  E. V" g8 x9 `' H  其越冬寄主主要是榆树类,转主寄主主要是禾本科植物,每年发生10多代,以卵在榔榆、醉翁榆等树皮裂缝中越冬,翌年4月越冬卵孵化,为害叶片,形成虫瘿。发育成成蚜后产生迁移蚜,于5月至6月初飞迁至禾本科植物根部为害。9~10月发育成成蚜,在榆树上产生性蚜,交尾后,在4年生以上榆树主干向阳、背风面的裂缝中产卵,以卵越冬。因其于春夏之交,在榆树类的叶片上形成稀疏或密集的颗粒状虫瘿,不仅影响到观赏,而且危害到植株的正常生长。 4 A. c8 g2 G0 c6 U7 w
  
( `6 F# [0 N5 ]: T  [防治对策]
+ O/ I/ R# v+ f# P) u- D# b  在摆放陈列榔榆树桩盆景的周围,或在培育榆树苗木的苗床附近,特别是在5~6月间彻底清除禾本科杂草,消灭秋四脉绵蚜的中间寄主。在越冬卵孵化阶段、9~10蚜虫回迁榆树以后,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也可于秋冬季在榆树桩主干或粗大榔榆等榆类树木的主干上喷洒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可有效杀灭其越冬卵。如果是盆景植株上出现少量的浅红色秋日脉绵蚜虫瘿,及早将其摘除即可。
4 c7 A5 i7 |3 A' `1 p% ~! y6 P/ N   1 P! D6 ^; ]& J% Z6 ~5 |
  栀予花透翅天蛾
0 Z& I  h% j9 {6 d( ~; q  主要为害栀子花、大叶黄杨、咖啡等花木,低龄幼虫啃食嫩叶幼梢,造成盆栽或地栽栀子花等花木树冠中上部出现较多的缺刻或孔洞,降低其观赏价值:幼虫大量发生时,可将全株或成片的栀子花叶片吃光。它是为害栀子花的最主要食叶害虫。
7 Z  w0 B" O, A- r2 `9 a& j& j  在长江流域1年发4~5代,以蛹在3~5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冬,次年4月下旬羽化。第2~4代的成虫分别出现在6月、8月和10月。成虫羽化后约10个小时交尾产卵。卵多产于隐蔽的嫩叶、新梢、花蕾、花瓣上,每处产卵1~2粒,雌成虫可产卵200粒左右,卵期3~5天。初孵幼虫先吃掉卵壳,然后取食嫩叶,4龄后食量增加,幼虫期约为45天。 : ?) h+ }5 M  [( ~
  
  x5 k# p0 J5 S4 ?4 Q  [防治对策]
, Q3 H' N4 M. ?3 F0 w1 N  幼虫发生期间,经常检查栀子花等寄主花木,人工捕杀幼虫;
* l7 Z( K) F3 F& a6 K4 i  秋末冬初对花木植株周围的土壤进行翻耕。杀灭越冬蛹;
3 r# ~+ x6 R" X" K. |  如果大面积发生时,可用90%的敌百虫晶体800倍液喷洒植株,可快速杀灭其幼虫。
, I! {* O) U) K% |% ^   4 D1 J9 {3 n; o! ]  g* F! f
  樗蚕蛾
- h+ \% y" n4 H. z3 r  D! b( r  又称乌桕樗蚕蛾,分布于东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江西、四川等省,主要为害香樟、乌桕、臭椿、杜英、悬铃木、枫杨、含笑、冬青、合欢、柑橘、刺槐、泡桐等观赏植物。 5 G4 L. |' R: R- H7 G4 T; R
  该虫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茧内越冬,第一代幼虫于5月中下旬孵化,第二代幼虫的为害期在9月~10月下旬,初孵幼虫具有群集性,3~4龄后分散为害:老熟幼虫在树上缀叶结茧,越冬代多在杂灌木上结茧。 : w2 b/ \% H, B1 J5 L  o3 e
   & E% E1 C4 N( c( b
  [防治对策]
0 e( q) ]% r4 m* U  在8月底,利用其成虫的趋光性,在樟树苗木地附近悬挂黑光灯或频振灯诱杀成虫。在低龄幼虫阶段.利用其群居性,对于低矮的香樟苗株,可人工摘除幼虫密集的叶片,集中杀死;也可在幼虫为害阶段,喷洒90%的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2.5%的杀灭菊酯1500倍液;发现在杂灌木上结的茧,及时剪除烧毁,可大量减少来年虫害的发生。 3 p6 p1 s' \) S9 z$ C
   9 k3 h& h# V1 q  R
  短额负蝗
( }2 a- t! @7 [" [  D+ o  因雄成虫在雌成虫的背上交尾,得“负蝗”之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为害一串红、三色堇、月季、栀子花、菊花、鸢尾等花卉种类,啃食叶片和花瓣,造成缺刻和孔洞,降低花株的观赏价值。
' @7 E# C. }! L& H5 r9 H  在长江流域1年发生2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第2代若虫6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开始孵化为害,8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羽化,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产卵越冬。成虫、幼虫多在枝叶上取食,喜群集为害;卵成块产于荒地杂草较少的土壤中,外包胶质物。
: t9 l  Z! b9 f4 h$ Q: B  
1 F" U0 y: z  n- P( K  [防治对策] ; t! @4 z5 Z$ {
  清除花株周围的杂草,秋末冬初翻耕园地,杀灭虫卵; / G( u" @" J9 W5 w  p+ A+ g7 N
  在幼虫群集为害时期,于早晨人工捕杀,可作为家禽的优质蛋白食料;
7 W8 _- n* Z; J& k: }  大范围发生时。可用90%的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75%的杀虫双乳油1500倍液喷杀。
. q' [+ L/ p' {7 x3 \   * n$ ^8 U( S1 {. I0 x; S! P! g
  刺蛾类 ' V# t# z" H1 X9 m8 M! n8 j$ i5 ]
   ( @" V2 S. D4 O5 v8 S" u5 X
  9月的高温干旱环境,是刺蛾类幼虫疯狂为害时期。黄刺蛾的第2代幼虫于8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危害樱花、紫薇、桂花、白玉兰、榔榆、碧桃、梅花、香樟、杜英等花木的叶片,褐边绿刺蛾的第2代幼虫于8月中旬至9月是为害高峰期,主要为害樱花、月季、海棠、梅花、白蜡、冬青、乌桕、紫荆、榔榆等观赏植物的叶片和嫩梢。桑褐刺蛾第2代幼虫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害香樟、法国冬青、乌桕、无患子、银杏、七叶树、杜仲、碧桃、樱花等花木的叶片。扁刺蛾、丽绿刺蛾的第2代幼虫于8月至9月中旬为害海棠类、梅花、紫荆、紫薇、月季、桂花、石榴、牡丹等花木的叶片。其幼虫密度大时,可将整株花木的叶片和嫩梢吃光。
7 @, c: [: s6 [+ |  
/ D) [+ Y- P2 h( F& X  [防治对策] $ v/ ~, N; {& r2 h. `/ D
  使用黑光灯或频振灯诱杀成虫;
. i; I# _( T: M1 H" t' A' t% L  对发生严重的园地或园林绿地,可在初孵幼虫阶段,用25%的灭幼脲3号2000倍液,或90%的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幼虫。 ; r8 }' o6 R& P
  9月常发生的虫害还有袋蛾、红蜘蛛、蔷薇叶蜂、榆三节叶蜂、网蝽类、蜡蝉类、介壳虫类等,都应继续加强防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花友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月季网(中国花卉邮购网) ( 皖ICP备11000863号 )

GMT+8, 2024-12-22 23:42 , Processed in 0.1088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