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月季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花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2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月花卉病虫及其预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3 10:2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球根花卉青霉腐烂病 8 T" `) S, U! d' c  g4 ]+ Z* j
  
% s& G) l1 `7 E3 I  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郁金香、风信子、水仙、唐菖蒲等球根花卉。发病初期,种球上产生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染病组织变软腐烂或凹陷,后期在发病部位长出青绿色青霉层。该病菌除在土壤中越冬外,还可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着于种球上度过不良环境。病菌通过机械损伤或虫伤侵入并为害鳞茎。在种球休眠期间,贮存环境湿度高,持续时间长,温度适宜(10℃~25℃),则种球发病率较高。
9 H# Q+ F- C( V  ?( E% K( C  
9 F" K% c6 a' \$ l! P$ Z) Z  [防治对策] ! R) r' |( I0 Y, J
  在球根花卉种球休眠期间,贮存处要保持低温干燥,加强通风: " h. g7 D6 w. ^; q! {$ O
  贮存室内定期用杀菌烟剂熏蒸处理,或在种球入室贮藏前先用紫外线灯杀菌消毒: 4 A1 w4 c/ s1 ]! {3 x
  种球在贮存前,先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30分钟,然后晾晒干保存:   a9 Q( R5 h  U1 ^8 S# X7 h9 r0 x
  种球起挖时,尽量减少机械伤口;
+ I6 c0 ?. x+ B- o  u, Z1 Z  种球在秋季下地或上盆栽种前,对有外膜包被的郁金香类,应先撕去种球外的褐色膜质层,再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泡10~30分钟,然后进行地栽或盆栽,可大大减少栽种后球根出现青霉菌引起的腐烂病,能明显提高盆花或切花的质量。
8 y$ i- f( r8 i. \3 D  
. C4 s! D3 N: k6 K, z; d  菊花黑斑病 % G" `8 R9 X2 v1 O# O/ \( c( n
  
% G6 x0 p4 Y" Z& _; {5 F, _  凡有菊花栽培的地区,无论是地栽、还是盆栽,也不管是大面积栽培或家庭少量盆栽,均有普遍发生。为害菊花、甜菊、野菊、贡菊、除虫菊等菊属植物,发病严重时,植株成片死亡。病害发生在叶片上,初为圆形紫小斑,后逐渐扩大为直径10~15毫米的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呈红褐色至黑色,边缘不明显,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融合,常导致叶片大面积枯焦后脱落,后期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该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温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器于降雨后溢出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为害。秋季多雨时,发病偏重。该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4℃~28℃,孢子侵入后,20~30天后开始发病,高温时潜育期缩短。此病在菊花的整个长期均可发生,遇高温多雨环境发病严重,多年连作的育苗地块发病频繁。 2 P  G! c4 y/ O: i* }( D3 d
  
: n  U& L( ^  l# Z3 Z  [防治对策] + c1 P6 t8 {6 l
  谨慎浇水,勿使泥土溅落黏附于叶片上,下雨后及时用清水将叶片淋洗干净;
; s8 ^" D* W2 t  秋末冬初及早清理枯叶集中烧毁,减少病原菌;
' J, c: ~8 D0 v6 e" q  生产中,发现少量植株出现病叶,及时摘除烧毁, - ~1 k. o( V( A# s
  同时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的百茼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交替喷施,每7~10天1次,连续3~4次,防治效果较好;
+ n6 ?2 y% q9 U) \) v& L* s3 w  家庭少量盆栽的个别叶片上出现的少数病斑,可于叶片的正反两面涂抹达克灵软膏。
# s! l! Y) a+ M, `6 p: M  
$ _0 \! O) L3 `+ d  千日红叶斑病 0 i' ]1 i$ V( u9 p
   7 w( ~7 [$ n" k% i0 K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千日红,发病严重时病株率几乎达100%。受害叶片病斑最初为针头状小黄点,逐渐向四周扩展成圆形或近圆形,直径在1.0~10毫米。有时几个病斑连接成大的不规则形斑,边缘有一明显的紫红色晕环。后期病斑呈褐色至灰白色,中央变薄旱透明状或穿孔,间或产生黑色小点。病叶凋萎干枯,大大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并使花朵变少变小。病菌以菌丝体在千日红植株病残体上越冬,翌春4月,温度适宜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助自然风雨或浇灌用水的作用,分生孢子飞散传播。无论是扦插苗或是盆栽植株,在生长弱、营养条件差、有伤口时易发病,温度高时发病重,使用栽培过的培养土或连作的圃地上,发病特别严重。在其生长的中后期,均有可能遭受侵害,尤以开花盛苴月最为严重。
# R5 {+ a4 z  O( M3 W6 ]3 i  [防治对策]
4 B* k+ D6 `8 H' L+ U+ n  每年的秋末冬初,彻底清除并集中烧毁感染有叶斑病的千日红植株残体,减少来年的病原菌; / a6 a. T; E# A
  培育扦插苗或播种苗时,忌连作,盆栽勿用未经杀菌消毒的培养土,更不要使用栽培过的培养土,对使用过的花盆也要进行严格的消毒; 8 C/ C" O) z  V. ~$ W" G2 D$ A7 e
  在培育千日红盆花未发现染病之前,定期喷洒1:1:100的波尔多液,可预防该病点发生; ( _& f; _! n" D4 @# ~" Y9 ?
  发现千日红苗株出现叶斑病苗头,厦早用25%的敌力脱(或舍有敌力脱主要成分丙环唑的农药)乳油1200倍液,整个生长季节只需喷洒2次基本能控制病情并消除症状。
) ~& g( b  E$ \/ U. t  r" }( L  
% J. Y8 p8 s* I. c) H5 f% R   % E9 L$ x. I; z7 h3 @) o  L4 L9 F" `
  瓜叶菊白粉病
4 m7 c3 M& }3 o$ u& I9 m  
2 P! L2 f' n  l: M! a4 M. q6 D  瓜叶菊白粉病为设施栽培中最常见的病害,无论是在幼苗期还是开花期均可发生,通常叶片上最容易发生白粉病,严重时可侵染叶柄、嫩梢、花蕾等。苗期发病重易造成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会导致全株干枯。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小的白粉斑,病重时病斑连接成片,整个叶片或植株被满白粉层,叶片逐渐褪绿枯黄。被满白粉层的花蕾不能正常开放或花朵小、畸形,花芽常枯死。发病后期白粉层变为灰白色,在北方其上着生黑色的小点粒,为病菌的闭囊壳。   E: R# C9 t; f- j' D
  [防治对策]
, Q% y- Z# c( k# e* i  棚室内经常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增加光照;
5 Q' `: P4 ^: F' |6 v% u) R  控制浇水,降低空气湿度;
. d- ^' w! [' x; v3 t  发病后立即摘除病叶,并及时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植株,以防止蔓延;
7 G9 z: |8 q5 j7 j2 X  发病初期选用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27%的高脂膜500倍液喷洒新梢和嫩叶,交替用药,每10天1次,连续2~3次。
( N! I# j; I% J1 W3 i% \* d  
' {% r4 H$ S* J: W8 a  为难寿菊茎腐病 9 X' p4 K) U& e4 I: |
   / @" K2 q* v1 [$ [, N1 M1 x
  又称疫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万寿菊、孔雀草等草花,在苗期、成苗均可发生,同时也侵染危害种子和根系、花冠。苗期染病,病株基部初呈水渍状,渐变褐色,造成死苗,成株染病,主要危害茎和花,近地面的茎染病后产生长条形皱缩状褐色斑,茎部枯萎或引起根部腐烂,造成叶片枯萎或全株死亡。根和种子受侵染后腐烂,花冠染病则先变褐、再烂腐。该病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芽管顶端膨大形成孢子囊,由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万寿菊植株,后病部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直到生育后期,病菌在染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温度和湿度是发病的主导引子。25℃~28℃的温度条件,连绵阴雨或雨后转晴温度大时易发病,8~10月间,降雨量大或密集撰放地面积水,常流行成灾。 , }- {: D( a  Y1 W
  [防治对策]
5 K$ o+ C" q7 d" I0 d9 I& w  选用抗病品种,如一般小万寿菊、法兰西万寿菊、矮化万寿菊等,非洲型万寿菊易感病;   V0 m' D. r  V( B: q5 s* w
  栽培圃地避免使用地势低、湿度大的地块,盆栽植株陈列时,密度不能过大,地面不能有积水,要求通风良好:
6 p, L7 A' \- e- E" \8 y: O2 q0 ^. ~8 o  栽培圃地不能连作,也不要使用去年栽培过万寿菊的宿土: 9 o/ z( C$ c( i4 K) V( O% x" v; _% f4 W
  发病初期,使用40%的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用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连续3~4次。 . f0 I1 s* W" Z6 g
  此外,在10月份还应加强对菊花褐斑病、霜霉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等,一串红疫病、叶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灰斑病、花叶病等,鸡冠花褐斑病、炭疽病、叶斑病等,石竹炭疽病、叶斑病、黄化病等,瓜叶菊猝倒病、萎蔫病、黑斑病、褐斑病、炭疽病、青枯病、黄化病、霜霉病等,金鱼草丛枝病、灰斑病等的有效预防。
% G5 [5 S2 Q# b. c; o  
. b" Q  b& A# m5 X5 \: D! O) Z6 o  菊姬长管蚜
: D6 P) J; @. f  
8 m5 R# `1 S! I9 X* V  菊姬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主要危害菊花、野菊等菊属植物,常见发生于江苏、上海、安徽、浙江、广东、福建、山东、河北等省。其成虫无翅孤雌蚜体呈纺锤形,长1.5毫米、宽0.7毫米,呈红褐色,有光泽,尾部圆锥形,有翅孤雌蚜体呈长卵形,长1.7毫米左右。1年发生10~20代,常以无翅胎生雌蚜在留种菊花植株的叶腋等处越冬,翌年3月初开始活动,胎生小若虫。1年发生有2次高峰期,分别是4月中旬至5月中旬、9月上旬至10月下旬。11月以后随着气温降低虫口密度下降,以无翅孤雌蚜群集在留种菊花植株上越冬。 2 H3 t% t! j3 b8 R
   ! D  }/ N  W# D" u/ k
  [防治对策] # @) @/ O! u; H7 o2 j; U' h
  对留种植株上的越冬代蚜虫,撒施烟灰或草木灰,1~2个小时后再用水冲洗植株,尽量减少越冬蚜虫:
" Z- O1 `( a+ n$ }0 B  在其发生高峰期,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2%的烟参碱乳油800倍液,喷杀菊姬管长蚜。 7 y: ~( T1 y4 n. B7 m9 R# d7 h4 P
  
* k" _5 d% u3 m8 b4 t" x  芋双线大蛾 - Z1 }& M, p3 o0 {/ a/ C& ?( B. h
     R: M# e$ w. Z  q4 v# {" e
  分布于华南、华中、西南、西北、华北、东北以及上海、合肥、南京等地,主要危害葡萄、紫藤、爬墙虎、牡丹、凤仙花、猕猴桃、白粉藤、芋、虎耳草、绣球、核桃等花木。以幼虫咀食叶片,4~5龄幼虫为暴食期,可将花卉植株叶片吃光,影响到花株的牛长与观赏。成虫体长约40毫米,体呈褐绿色,头及胸部两侧有灰色缘毛,胸部背线灰褐色,两侧有黄白色纵条,腹部有2条并列的银白色背线,前翅灰褐绿色,顶角至后缘基部附近有1条较宽的浅黄褐色斜带,后翅黑褐色。老熟幼虫60~80厘米,圆筒形,褐绿至紫褐色,背面有2条白纹,背侧有1列黄色圆纹或眼状纹,圆斑内红黑或黄黑2色,第1、2节的圆斑有黑点,腹部末节的背板上有1尾角向上方突起。在长三角地区,1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6月成虫羽化,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卵产于嫩叶上,卵期约为10天,幼虫有避光性,先存叶背取食,5龄后食量大增,6~10月为幼虫为害期,10月底幼虫陆续老熟,钻入根际土中脱皮化蛹越冬。 - h1 e% ]+ ?8 j0 }( g
  [防治对策]
6 x$ h! b3 c& V1 R8 U, m  在成虫羽化盛期,悬挂黑光灯诱杀: ) G! X) S+ L. ]8 u; d4 L, P
  在幼虫期,根据地面虫粪捕杀幼虫因其越冬蛹期较长,可结合冬翻培土灭蛹
* b  S6 J9 w0 l* S  y3 f( }  在幼虫3龄期前,用25%的灭幼脲3号1500~2000倍液或90%的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植株毒杀幼虫。
% b; E1 [0 N. U   . z( T6 u9 U9 j0 G
  白囊袋蛾 / d. T% v4 Q: d
   7 Z2 C. a6 C: B" J: l& s
  白囊袋蛾(Chalioides kondonis),又名白囊蓑蛾、棉条蓑蛾,在淮河以南各省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桃花、梅花、白兰花、紫薇、羊蹄甲、麻叶绣球、黄花槐、悬铃木、茶花、红枫、紫荆、杜英、合欢、重阳木、三角枫、香樟、女贞等花木。其幼虫负袋囊爬行取食叶片、枝皮、嫩梢等,严重时能将全株叶片吃光。其雄成虫体长8~11毫米,翅展18~22毫米,体淡褐色,密布白色长毛,前后翅透明。雌成虫体长9毫米,黄白色,蛆形。老熟幼虫约30毫米,较细长,头褐色,腹部淡黄色,各节上有暗褐色小点规则排列。灰白色袋囊细长、纺锤形,长25~50毫米,外表光滑。该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护囊内越冬,翌春继续为害,5~6月司羽化后交尾产卵,幼虫从6、7月开始直为害到10月底,11月初进入越冬期。 9 |' q* ]9 Z9 j* q
   ' a# Z6 o0 i2 _8 c5 J* c4 W! l' b
  [防治对策] # e& K/ z! M- q- g3 I
  秋冬季结合修剪,人工摘取袋囊,集中烧毁:
' v9 ~0 b- O" G7 ~$ A  在成虫羽化盛期,利用其趋光性,悬挂黑光灯诱杀: ! t& G/ o4 t8 p+ j" z; j% l$ g7 u
  在2龄幼虫盛期,根据幼虫活动时间都在傍晚的习性,选用25%的灭幼脲3号1500倍液、或50%的马拉松乳油1000倍液,在傍晚喷洒花株,虫体接触到药液的机会较多,可大大提高杀虫效率
5 x; W& ?1 N! [9 Z6 `  W; _9 J  
0 C  k/ u/ d1 n/ Q/ |! A' X  朱砂叶螨
" l( c5 q3 S4 |6 h2 I   2 ?" }$ T/ Z/ A6 y8 _. T; d, q4 k' p
  朱砂叶螨为世界性害螨,全国各地均有大面积发生,主要危害桂花、山茶、杜鹃、含笑、月季、紫荆、茉莉、白兰、扶桑、碧桃、梅花、菊花、南天竹、樱花、海棠、报春花等花卉种类。受害叶片初呈黄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到全叶,造成叶片苍白、卷曲、枯黄、脱落。其成螨体长0.5~0.6毫米,雌螨卵圆形,朱红到锈红色,或深褐到黑褐色雄螨略呈菱形,淡黄色,略小,体长0.3~0.4毫米。卵,圆形,淡红到粉红色。幼螨,初孵时近圆形,半透明,取食后体呈暗绿色。若螨,体呈椭圆形,体色较深。一年可发生10~15代,南方以成螨、若螨和卵在寄主植物及杂草上越冬,翌春平均气温达到7℃以上时开始活动取食、繁殖为害,成螨、幼螨、若螨均喜群集于叶背取食,卵多产于叶背叶脉两侧或密集的细丝网下,每一雌螨一生可产卵达50~500粒。高温干旱季节最有利于其大发生,造成整株或片桂花林叶片灰黄,严重影响到桂花的生长、开花和陈列观赏。该虫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为S5%~55%,大风暴雨可冲刷虫体,降低虫口密度。
. o# N( `- @9 O. N; x0 P  [防治对策] 8 m1 t8 h* P5 W' I; b2 h8 r
  保护自然天敌,如小黑瓢虫、小花蝽、塔六点蓟马、中华草蛉、大草蛉等:冬季清除树下杂草并烧毁,用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灭越冬的成螨、若螨和卵;发生初期,用25%的倍乐霸(主要成分为三唑锡)1500倍液喷杀;或用1%的齐螨素乳油(主要成分为阿雏蔺素)2000倍液唢杀;此外,还可用噻螨酮、甲氰菊脂、螨即死等农药喷杀
' {* n8 W5 i( U5 e; U1 X   8 [! R5 |$ u5 J8 l* X3 y, i6 g
  红腹白灯蛾
8 \+ {" k( N9 E3 I   2 o& L1 \5 Z* m0 h4 i, R
  又称人纹污灯蛾,是种食性很广的食叶害虫,它主要危害蜡梅、木槿、碧桃、月季、榆、蔷薇等木本花卉外,还为害非洲菊、石竹、菊花、荷花、芍药、萱草、鸢尾等草本花卉,严重时可将整株蜡梅、月季等的叶片吃光。其咸虫的特征是腹部背面红色、腹面黄白色翅旱白色至黄白色,前翅中室上方有小黑点,中室外方及后缘有一斜列小黑点,静止时双翅合并置背上,左右翅上的小黑点合并成一个“人”字雄虫后翅橘红色,雌虫后翅白色。幼虫虫体呈黄褐色,头黑色,背线黄褐色,中胸及腹部第 节背面各有对毛疣腹部各节有10~16个突起,有数个突起簇生淡红色长毛气门线上方为暗黄色宽带。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开始羽化;成虫白天’常静伏在枝叶隐蔽处,夜晚进行活动,有明显的趋光性。雌虫多产卵于叶片的背面,呈块壮或排列成行,卵期一周左右。幼虫有假死性,初孵幼虫有群居为害的习性,多取食叶肉,幼虫3龄后分散取食,并可将叶片啃食精光,只留下光秃秃的几根枝条。4~10月为幼虫为害期,10月以后老熟幼虫化蛹越冬。
) Y8 ~7 x, q  G( P' S2 Z  [防治对策]
$ f$ S8 f1 X9 r+ k: {* X  清除蜡梅、月季等花木植株周围的杂草和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 w: p2 F$ s. m
  深翻土地消灭越冬蛹:摘除卵块和有群集初孵幼虫的叶片,予以销毁: 幼虫初孵阶段,用20%的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90%的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将幼虫杀灭: 8 @0 a: E& l, p* X5 t0 L
  在5~8月间,发现植株叶片上的叶肉被啃食成网状或呈缺刻状时,就要及早喷药防治: - s- m6 _" ?+ h
  在春季成虫羽化期,悬挂黑光灯诱杀,可大大减少当年幼虫可能造成的为害 8 g- C% v& @0 @1 R1 G# V
  10月常发生的虫害还有袋蛾类、网蝽类、蜡蝉类、介壳虫类、短额负蝗等,都应继续加强防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花友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花友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月季网(中国花卉邮购网) ( 皖ICP备11000863号 )

GMT+8, 2024-12-22 23:34 , Processed in 0.16078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