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病虫害资料
/ }7 x9 h1 n5 `# e K, T名称:月季茎蜂
- J) Y; C3 D% `" q3 f- V% d& m学名:Neosyrista similes M.! \4 | V# k: I. e0 m1 q' V6 F
类属:属膜翅目、茎蜂科
7 X6 W8 b# J& X$ b# e3 y* `# E# B& c y: r5 k
月季茎蜂幼虫
' h7 w3 j6 a/ L1 R! ~8 P5 C# g: A
r8 R, a' f# ~被危害的叶子
3 T$ W, ?* ?, z/ l: [
+ f8 x/ b) y& r& ]) b分布与危害 分布华北、华东各地。主要危害月季、蔷薇、玫瑰、十姐妹、白蜡等花木。
* G! J, T1 K: @9 O9 D$ S) t% O
. `) V2 v0 m2 y, ^' _# r为害状 以幼虫蛀食花卉的茎干,常从蛀孔处倒折、萎蔫,对月季危害很大。
2 S* v/ k: V. g6 P$ t m" x% h. _1 d7 u- r. o M5 L. N) r
3 y* j& g7 \% P$ _
6 J( W H! \* d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体长16毫米(不包括产卵管),翅展22-26毫米。体黑色有光泽,3-5腹节和第六腹节基部一半均赤褐色,第一腹节的背板露出一部分,1-2腹节背板的两侧黄色,其他翅脉黑褐色。雄成虫略小,翅展12-14毫米,颜面中央有黄色。腹部赤褐色或黑色,各背板两侧缘黄色。
; u1 w7 s7 U. |7 r1 a7 @
" S) }- H! {. K卵 黄白色,直径1.2毫米。
: w! N# X* b( ]5 d6 m% A+ B" m: S" e6 o0 \) _$ \9 |! A
幼虫 乳白色,头部浅黄色,体长17毫米。 0 w" B1 L/ d+ m0 y8 U7 v, ^
8 x5 Z! k3 `/ h9 a: \7 H+ F1 i+ X
蛹 棕红色,纺锤形。
( S$ Q4 n/ `6 X' _4 Y' ?' Y1 s4 P+ d( i
, g$ r( Y) h3 D/ v8 K3 m
3 D8 ^+ W* y7 k9 F- [1 B* C发生规律 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害茎内越冬。翌年4月间化蛹,5月上、中旬(柳絮盛飞期)出现成虫。卵产在当年的新梢和含苞待放的花梗上,当幼虫孵化蛀入茎干后就倒折、萎蔫。幼虫沿着茎干中心继续向下蛀害,直到地下部分。月季茎蜂蛀害时无排泄排出,一般均充塞在蛀空的虫道内。
0 h& l1 e5 \3 k! J0 P' P2 Z5 e; g% j
! w' [ \5 n5 M) I) \' K10月后天气渐冷,幼虫做一薄茧在茎内越冬,其部位一般距地面10-20厘米。
* ?: h2 ^: @0 W) J! P5 v1 @$ w3 O% b. N+ Y4 O. C0 H; a
" z" k7 N! e6 d& s1 F
- F6 y7 \4 [# {6 ]
防治方法 1.结合冬季修剪,消灭越冬幼虫。一般在冬季修剪时,剪除有褐色斑点的枝条,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幼虫的数量。 # j; q0 i7 J" T. C7 K2 A
+ _7 w8 g; |8 w4 H- x' i, r# x9 h2.区域联防。茎蜂成虫有较强的飞翔能力,防治时应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联防联治,封锁成虫的生存空间,缩小扩散范围。
+ ]; _2 i7 d" g; r: @1 c$ z* D2 z H9 d& E" \( k! n1 [
3.化学防治。根据茎蜂生活习性和危害状况,在化学防治上,要采用内吸性杀虫剂,因此,可采用灌根和叶面喷雾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 ?6 G: A( |5 \: ?" j: W
8 |( U! B0 J( f: J$ S( }
(1)喷雾:采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10%的吡虫啉1500倍液加增效剂对叶面及枝条喷雾。叶面与枝条喷到、喷匀即可。在无风的清晨或傍晚喷施为宜。 ; B$ z, z/ {! }4 u# B
5 v4 b1 b6 E# |0 g j0 N/ K; J
(2)防治时间:防治茎蜂应掌握在成虫羽化期至幼虫孵化期。最佳防治期掌握在4月上中旬。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花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