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夜旅星 于 2016-2-5 17:28 编辑
% D* Y; [. j: U# p* @9 R( E7 Z) z% N* r" T" ~/ e( M$ k* S
它的拉丁名字确实是luciae(异名wichuriana),十分肯定(luciae在国内好像有还有另外的翻译)。“菊咲きテリハ ノイ バラ”的汉字就是“菊咲き照葉野薔薇”意思自然是“菊花状光叶蔷薇”(“照叶”的意思就是“叶片光亮”),日本人为了懒省事或者脱汉化才写出那种拼音片假名,名字上已经完全显示出它属于什么物种,被拼音片假名隐去的汉字才是重点。# d2 B% s/ _+ w8 v' V7 o, E% Y. o
% W7 n+ G" X* {: E( R2 i( W
另外,“光叶蔷薇杂交系”虽然成员已经很多且应用也比较广泛,但认识真正光叶蔷薇原生种的人就太少了。所谓的“产生混乱”正是由于不认识它们原生种造成的……大多光叶蔷薇的藤本杂交后代都有multiflora的参与。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原生种的光叶蔷薇比较矮小、但光叶蔷薇杂交系长得很壮甚至有的能当砧木用,而且后代们普遍失去了光叶蔷薇的叶形和叶片光亮的特征。7 o3 {7 K, {8 l$ }
2 G5 x3 J6 Z7 z" E7 P; @) M) r- w- u楼主发的“菊花状光叶蔷薇”和近两年的一种微型藤本月季“雪光”(实际上是一季花恐怕没有月季基因)保留光叶蔷薇的叶形株型比较完整,可以作为参考。去日本网站上搜“テリハノイバラ”也能搜出光叶蔷薇wichuriana的本尊。除此二种之外,Grouse,Nozomi(汉字写作“望”,指希望)等种类也极大程度地保留了光叶蔷薇的原生气质。俺觉得一些微型多花月季也有它的遗传,比如闪电和它的变种结绿珍,除了株型外,叶片形状和光亮程度也太明显了。它的株型实在是太小了,培育低矮种真合适。2 B' I2 ]6 ~8 {, z# a$ w9 i) x
# C# z& I4 b! Q6 e b1 X j1 @还有,楼主的标题漏掉了最重要的俩字バラ(意思是蔷薇),前面那一长串都是修饰语(不过现在的日语连日本人自己都快不认识了,更不必说我们其他人……)
' s5 I" M! t2 R, P e9 w% n' N- ]* S& V
& G* o8 N- h7 w6 M% C. ^4 W
( Y9 H9 E4 x! X1 x8 u
- G8 [# _/ ]0 s) N8 S$ |
3 R+ s! W4 }' e, U% Q. }& c, h
$ M; K0 E; G* v5 B"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