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月季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花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29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月季常见病害及防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8 20:2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花友

x
  在现代化生产当中,适宜的温室条件,如安装防虫网、加强温室内的通风环境等可以防止90%以上的病虫危害。而专业植保技术员的配备和全体工人的日常监测是及早发现并在初期阶段控制病虫害的关键。
! {( R  ?& S1 T: ~+ d) v  8 }( C9 ]% V2 \1 D) o! V
  本文着重介绍几种月季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
; _* r% J& `7 E: G4 [9 s  
+ n) w9 {2 A# u5 g8 j0 O+ w  1.根癌病:根癌病对于没有寒冷冬季的国家的生产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病害,该病害在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和印度普遍发生。据说根癌病是由根砧带来的,但是也可能已经在土壤中存在,并且在种苗定植的时候就已经附着在寄主上了。* a1 J9 E, n4 U9 k  d3 j
  $ S2 e4 E- x+ }* l
  防治措施:化学防治和使用抗性根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治作用。防止根癌病侵染的唯一办法是采用无土栽培或从有霜冻的地区购买根砧。日常防治是在定植前对苗床土壤消毒,种植抗性根砧或者进行无土栽培。. ?+ B6 B) @2 D! l4 d1 {' O
/ Q9 F3 ]3 x5 ]
根癌病
  2.霜霉病:霜霉病是每一个热带月季生产者都头疼的病害,在低温潮湿的天气以及在植株周围缺少空气流通的时候多发。叶片出现黑斑后会变黄,过一段时间叶片脱落。霜霉病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月季造成很大损害并导致严重减产。预防方法是要保持叶片干燥,尤其是在温度下降的夜间。除了改善空气流通之外,治疗的办法很少。对于月季来讲,随着低温而来的霜霉病不像随着高温而来的白粉病那么普遍。( D" h5 `0 X) t. E- p* N  m
  
: S3 Z+ |2 ]) x  防治措施:没有预防药剂可用于预防霜霉病。在植株感病的情况下应喷三次药,每次间隔4至7天,药品名称为联苯三唑醇(浓度为150毫升/100升水)、乐必耕(浓度为25至35毫升/100升水)、氯菌胺(浓度为100毫升/100升水),这些都是化学组分相同的产品。当再次感染霜霉病时应喷三次其他化学组分的产品,药品名称为乙嘧酚磺酸酯(浓度为200至300毫升/100升水)、十二环吗啉(浓度为200至250毫升/100升水)、苯制剂真菌剂。在夜晚相对湿度非常高(>90%)的时期,建议每周使用一次硫磺来预防霜霉病。最可能感病的时期是在雨季以及在夜间需要降温的季节。每周使用一次硫磺熏蒸器,每1000平方米大约用300至500克硫磺。
# X* [; a2 |  ~+ W( c8 W
霜霉病
  3.炭疽病病原为痂囊腔菌(Elsinoerosarum)。病菌侵染月季植株地上部分的所有部位。在叶片上,病斑近乎圆形,直径约6毫米。初期,病斑为紫褐色,带有淡褐色边缘。后期,病斑中心变为灰色,常常脱落。病斑是很均匀的黑色,边缘为不规则的放射状。通常,炭疽病对月季生长没有很大影响。, X$ e$ g7 B; Q
3 Q" c( t- z: s% q* `$ Z# e4 F& f
炭疽病
  4.黑斑病病原为蔷薇双壳菌(Diplocarponrosae)。月季黑斑病是世界性病害,危害十分严重。病菌主要危害叶片、嫩枝和花梗等部位。叶片受侵染后,叶面出现紫黑色圆形病斑,或不规则(放射)状斑。病斑边缘为紫褐色或红褐色,放射状。病斑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粒体,即为分生孢子盘。: h( W7 X0 U- N; P3 y- t
  病斑往往几个连在一起。病部周围叶肉大面积变黄,病斑成为带有绿色边缘的“小岛”。病叶易于脱落。病害严重发生时,整个植株下部乃至中部叶片全部脱落。3 I6 X3 s7 Q9 n5 }
  
! l! D' j9 [. i  D  病菌的无性阶段最为常见。分生孢子盘着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时突破表皮。孢子盘为黑色,呈轮纹状排列。分生孢子梗短,分生孢子为椭圆形或长卵圆形,无色、双胞,两个细胞大小不等。黑斑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株或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或喷灌水飞溅传播,昆虫也可传播。在潮湿情况下,叶片上分生孢子在6小时之内可萌发直接侵入。潜育期为7至10天。在多雨、多雾、多露天气易于发病。新移植的小植株,根系少,植株衰弱,极易发病。月季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一般浅色花、小朵花以及直立性品种易于感病。
4 f1 j0 W5 u. n) e7 t0 b2 p  . Z* P; R( K9 l# z1 d* ^6 c3 e$ W
  防治措施:随时清扫地面上的落叶,秋后彻底清扫落叶并烧毁。越冬植株采用重修剪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尤其是要加强新栽植小株的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栽植或选育抗病品种。生长前期加强化学药剂防治,阻止病菌侵染,如喷布50%代森铵10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波尔多液(1:1:200)等。改善浇水设施,防治昆虫,以减少病菌传播。
6 ]4 _/ n+ ^% Q4 o; X4 |
0 J  f0 `0 Y% n$ y' l( o
黑斑病
  5.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灰霉菌侵染芽后,芽变为褐色腐烂状。当花正在开放时被侵害,个别花瓣变为褐色和皱缩状。病害易发生在没有被采摘的老花上,尤其是在潮湿条件下和雨季。病害严重时,花器开放受阻碍。冬季,在月季的枯茎上有灰霉菌存在。, k) w* Z$ j6 a$ x/ u$ S9 {
  
  C! g0 G* W0 K* x0 R* q- `) m4 G  防治措施:及时摘除病花,去除凋萎的老花,并集中烧毁。在植株生长初期喷布化学药物,如70%福美铁1000倍液、50%苯来特1000倍液可有效防治。

3 ]3 `( b$ M4 P3 G' j3 S灰霉病
  6.白粉病病原为蔷薇单丝壳菌(Sphaerothecapannosavar.rosae)。月季白粉病是普遍发生的病害。白粉病菌可侵染叶片、叶柄、花蕾及嫩梢等部位。初期,病叶上有褪绿黄斑,逐渐扩大,边缘不太明显。叶背病斑处着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嫩叶染病后,叶片易反卷、皱缩、变厚,有时变为紫红色。叶柄及嫩梢染病时,被害部位稍膨大,反向弯曲。花蕾染病时,表面覆盖白粉霉层,花姿畸形。植株严重感病时,叶片黄化、皱缩、脱落。当老叶脱落后,新生叶片会继续受害,致使植株衰弱,开花不正常或不能开花,失去观赏价值。  v: |- x0 X% x
  
1 _5 ~/ G  L9 O: ^% d; L6 A  白粉病菌以菌丝体形式在病芽、病叶或病枝上越冬,有些以闭囊壳形式越冬。第二年,病菌随芽萌动而开始活动,侵染幼嫩部位,产生新的病菌孢子,借助风力等方式传播。病菌在月季生长期可不断进行再侵染。8 [0 F9 q3 f( {8 D: H
  " Y3 C$ w9 b+ X5 B' G
  露地栽培月季,白粉病以春季(5至6月)和秋季(9至10月)发生较多,为发病高峰期。北部地区主要在春季危害,秋季发生量少。温室栽培月季,白粉病可周年发生。室温在5℃以上时,白粉病便可发生危害。气温高、湿度大、闷热、通风差时发病较重。月季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通常,光叶的、蔓生的、多花的品种较抗病,但大多数月季品种是感病的。+ V9 H( G. n! Q/ A
  
3 q0 Q6 g( ^$ z4 s4 o  防治措施:在温室栽植月季时应注意通风,控制湿度,从而控制发病条件。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病力。小面积或家庭栽培月季,应仔细检查病芽、病叶,及时剪除并销毁。应该在病区或病株喷布化学杀菌剂进行防治。发芽前喷布波尔多液(1:2:100至200)、3至4波美度石硫合剂。生长期喷布50%代森铵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50%苯来特1000倍液。喷布无毒高脂膜200倍液对于预防白粉病发生和治疗初期白粉病斑都具有良好效果。用高脂膜防治后,叶面无药痕,有利于观赏和环境保护。月季扦插繁殖时,仔细挑选无病枝条作为插条,扦插前用药剂消毒。大量生产月季时,应建立采种栽植区,认真防除白粉病,不断供应无病插条。
' F! j3 T% @4 U* _- l3 d  B) f
白粉病
  7.锈病病原为多胞锈菌(Phragmidiummucrona-tum)。锈菌可危害叶片、叶柄、茎、花柄和芽。叶片和茎上可产生桔红色的夏孢子堆,以后产生黑褐色冬孢子堆。严重发生时,叶背布满一层黄粉,叶片焦枯,提早脱落。
- Z* \) j2 I- y3 F4 P9 a  % E; U. b% M" w5 s( O( v8 }  g
  病菌以冬孢子堆和菌丝形式在寄主组织上越冬。每年8至9月发病。栽种过密,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板结、瘠薄等条件,有利于锈病发生。0 Z7 ]; @* e; h3 h8 |
  . u& ~! k1 ]- d' |. H6 Q3 d
  防治措施:发现病叶、病枝及时摘除并销毁。加强栽培管理,栽植或置放不宜过密,勤除杂草,开沟排水等。早春发芽前喷施3至4波美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可喷施敌锈钠300倍液、15%粉锈宁8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50%代森铵800倍液。

( Q, o4 X7 r7 o& M* i$ w  [: t: ^锈病
  8.花叶病病原为蔷薇花叶病毒(Rosamosaicvirus)。$ `1 c" V: ?; N( u8 z& Z6 i8 x
  
. T6 z1 R  i1 z' ]  病毒粒体球状,直径约25毫微米。病毒致死温度为54℃。体外存活期(室温条件下)6小时。病毒可自然感染啤酒花。用感病植株的汁液接种可侵染7科的25种植物,如长春花、西瓜、三色旋花、黄瓜、瓜儿豆、心叶烟、矮牵牛等。病毒可通过嫁接和汁液传播。诊断可用寄主植物黄花烟(轻性系统褪绿斑)、瓜儿豆(局部枯斑)、长春花(系统褪绿环斑)、豇豆(系统褪绿环斑)等。
5 P4 k5 x4 ^5 _9 q  ' `9 V' n7 M, W. N
  月季感染病毒后,叶片上发生不规则的淡黄色或桔黄色斑块,有时呈系统环斑、栎叶斑纹。有些品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脉带、矮化。
$ X6 [( F& z4 j  
: ^- W2 P) G" ?$ R' D  防治措施:仔细检查病株,春季感病植株的症状明显,因此应加强春季调查。病株不能用于繁殖,要标记下来,最好淘汰或销毁。可用热处理的方法来消除感病植株上的病毒,因为在38℃恒温热空气条件下维持4周,植株体内病毒可以完全消除。(莫尔海姆(北京)园艺科技有限公司 袁向阳)
; ~0 P; m5 j! O, ~/ g$ e
花叶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3 分享淘帖 顶 踩
2#
发表于 2010-2-14 13:57:32 | 只看该作者
可以说说各种病的发病条件吗?
3#
发表于 2011-11-19 18:42:3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要支持。慢慢看。。
4#
发表于 2011-12-13 22:33:07 | 只看该作者
月季枝枯病  8 V, l' j; `# _
症状  被侵染的枝条或茎部,初期出现紫红色小斑点。随后病斑逐渐扩大中央部分变成浅褐色,边缘一圈为紫红色,病部略隆起并出现纵向裂缝,病害严重时,病斑环绕枝条或茎,致使病部以上枝干枯死。并在感病组织上散生许多小黑色点粒,病部表面出现纵向裂缝。 
. [3 T( z9 a# ]# q# n3 t, V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生长期内定期修剪伤残枝或病枝并集中销毁。选择晴天修枝,有利于伤口愈合。冬季室外月季防寒前和盆栽月季入温室前,应彻底剪除病枝、枯枝,集中销毁,以减少来年菌源。 B、药剂防治:生长期发病严重时可喷洒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修剪枝条后,也应立即喷药,以防病菌自伤口侵入。 
9 q6 U! Z* x9 G6 m, e$ J发病规律  该病菌在植株病组织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便开始发病。病菌主要从植株伤口侵入,特别是修会留下的伤口或嫁接伤口易为病菌侵入,虫蛀造成的伤口,也是病菌入侵的途径。所以养护管理不善修剪过渡,发病严重。  * D; w0 D8 Y+ t6 ^) f

) U4 Q2 K3 Z0 C$ p' E3 k( w月季褐斑病9 I5 n; g5 z$ d, N) R
    1.症状  真菌性病害,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
+ |2 v3 M, P+ p+ f2 v& `% E黑色,真径为5-10mm,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
4 }, q1 F/ `" Z, U& l. O8 M0 Y    2.发病特点  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枯叶或土壤里越冬,错助风雨传播夏初开始发生,秋季、
$ n1 x) i" q% B) G& M7 t" @: V' p危害严重,高温高湿、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连作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B7 ^+ W. ~+ d7 T/ p7 @
    3.防治方法  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加强管理,注意通风,适当降低湿度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 _0 R' C. d  P- v" ~  I
粉剂500倍,0.5-1%的波尔多液,或50%代森锌1000-1500倍,或25%百菌清500倍,每7-10天喷一次,2-3& F. G8 n* Z+ U: q' m8 \% u
次。
5#
发表于 2011-12-14 11:55:09 | 只看该作者
另外指出的楼主贴里提到的根癌病的表述有点错误,我将另外开帖。
6#
发表于 2012-2-17 12:55:13 | 只看该作者
我家的月季叶片变黑变黄是得了黑斑病,我还以为是雨水淋多或者冻坏了呢,感谢
7#
发表于 2012-2-21 15:49:41 | 只看该作者
我最讨厌的是月季介壳虫,我的一株5年藤本大游行染上了,各种方法都试过,愣是治不败它
8#
发表于 2012-3-8 14:41:02 | 只看该作者
有蜘蛛怎么处理,没找到实体,但一直发现有丝
9#
发表于 2013-7-29 13:26:45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几颗月季得黑斑病了,打了蓝粉好像没什么作用呀。
10#
发表于 2014-7-5 07:50:12 | 只看该作者
黑斑,以前花儿什么病也没有,入了几次花后什么病都来了
11#
发表于 2014-7-5 15:54:5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花友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月季网(中国花卉邮购网) ( 皖ICP备11000863号 )

GMT+8, 2025-4-20 20:43 , Processed in 0.12908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